為什麼學佛?
我們其實每位眾生都是轉世,《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五云:「問:何故名異生性?尊者世友、作如是說:能令有情起異類見異類煩惱,造異類業,受異類果、異類生故;名異生性。
復次能令有情、墮異界故,往異趣故,受異生故;名異生性。
復次能令有情、信異師故,作異相故,受異法故,行異行故,求異果故,名異生性。
大德說曰:能令有情、依止異類界趣生有,發起種種顛倒煩惱,造作增長感後有業,輪轉生死、無分限故;名異生性。」
也就是說,異生性能夠令眾生生起種種煩惱、造作種種善、惡等業、而受種種果報、由於發起對生命實相種種顛倒煩惱而續生後有、輪轉生死無限期故名為異生性。眾生一生性未斷除,當然會隨自心所造諸業轉世。
自小思維無常、苦,也思考觀察何謂「我」?「我」究係是什麼?此能觀察一切境界與反觀之「我」究竟是否真實或者虛妄?
宇宙與生命的關係,所以對哲學、科學充滿了好奇。小學開始自己閱讀老、莊、孟、墨等中國古代哲學論述,母親也在我十一、十二歲帶我皈依於 彗律法師受三皈依,然而,當時也不明白何謂「皈依」?
等到逐漸長大時,因為身體不好,而開始學習武術,每天跑五公里、然後運動健身、再閱讀哲學書籍。
這種習慣持續到了學佛後,在學佛以前,也曾經閱讀了許多西方哲學的論書,像是沙特的存在主義、《新潮文庫》的羅素、叔本華、尼采等人的著作,文筆雖然鋒劍,但還是與解脫無關,看看他們的生活即知道其本身亦是有種種的苦、煩惱,也是眾生。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看見內心,就能放下,走向自己真實的生命 《金剛經》講的是心, 是佛陀告訴我們如何正確運用自己的心, 放下執著的般若智慧 如果你開始在意該怎樣使用時間,開始想過好這一生, 想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你就一定需要《金剛經》 《易經白話講座》暢銷書作者王...
你明明想安慰對方,卻落得生氣吵架的下場? 你心裡懷著愛,嘴裡卻帶著刀? 你覺得別人不聽也不懂,你痛苦地假裝一切都沒問題? 請停下來,回到自己,慈悲聆聽,滋養話語; 正念溝通有助你治癒過去,享受當下,為美好未來奠基。 最善巧的話語,最有力量的溝通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覺得自己說不好或不會...
「對我和我的人民而言,本書都是一部意義重大的著作……在我身為達賴喇嘛的角色中,沒有什麼比本書所提出的議題更為重要。」 ──達賴喇嘛 ★ 流亡超過六十五年的翔實記事,完整見證達賴喇嘛的信念、抗爭與希望 達賴喇嘛在本書中回顧了他的一生,流亡超過一甲子歲月,自解放軍入侵西藏以來與中共政權抗爭七十...
佛經就是宇宙生命科學 佛經描述的就是多元宇宙的萬象 近年的科學新發現,尤其是在物理學跟天文學方面,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意識影響物質等主題,一連串的理論都讓科學界發現,整個宇宙的自然規律跟2580年前佛陀所講的沒有任何衝突,反而非常吻合。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承認,...
蔣勳說:這是一本祝福的書 扉頁於是特別印上兩句話「眾生平安 皆大歡喜」 為自己、為親人朋友祈願平安 一朵花寬度的書,讓心靈也滋養出一朵花 從文學、哲思、繪作、書法、版本、聲音 在菩提葉與悉達多的意象中,我們走向了《金剛經》 看它的誕生、口傳與歲月流轉 看它的翻譯、信仰與版本...
看見內心,就能放下,走向自己真實的生命 《金剛經》講的是心, 是佛陀告訴我們如何正確運用自己的心, 放下執著的般若智慧 如果你開始在意該怎樣使用時間,開始想過好這一生, 想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你就一定需要《金剛經》 【 7/14~7/27 《金...
台灣書史第一本由「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之大作 靈修達人宇色叩問母娘,揭櫫民間信仰與靈界的金錢祕密 有人天生帶財來到世間嗎?金錢與業力的關聯是什麼? 坊間有補財庫術法,這些儀式真的可以增加今生財運? 無極瑤池金母會希望人們多參加開財運的宗教儀式嗎? 對於沒有錢的人,應該先解決錢的問題還是先修行...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東晉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隋氏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
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印量遠遠超越百萬冊── 是全球七十五座主要城市、無數人們的「每日成功指南」 善用書中《金剛經》智慧法則所獲致的成就, 連投資之神巴菲特都讚賞!
1. 本書翻譯自最完整、原始的《黑庫傳》,這也是此版本首度翻譯為中文。 2. 將歌與傳記融為一體,符合密勒弟子昂仁菩提王由第三人稱來描述密勒生平故事的筆觸,並透過排版編排使歌曲更易閱讀。
《循著善財童子的尋訪 開啟心靈智慧》一書,乃是淨空法師於一九九八年五月始至二OO一年八月十六日止,接受香港佛教青年協會之邀請,連續三年,每個月在香港做三天講演。 其內容即是四十卷《華嚴經》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講義節錄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並命名為「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共有十二單元,二十五次講...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觀世音菩薩於海邊閉眼靜坐,修習禪定,聽聞海潮之聲來來去去,修行耳根圓通法門,因而得道。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耳根圓通」法門,源自《...
佛教由世尊釋迦牟尼傳法至今已歷經兩千六百多年,其間各宗派紛立及興衰輪替,各依其不同之方便修行。然而萬法歸一,總攝在明心見性,此乃世尊傳法之真正用意。禪宗之教導方法即是直截了當讓學子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直下成佛,因此被稱為「頓悟禪」,以區別於其他的禪法。惟有能使眾生「見性成佛」的禪法,方為佛祖命脈所寄...
《善终,从善生开始—一位临床宗教师的省思》一书,是作者在台大安宁缓和病房关怀患者的过程中,透过每个患者的生命故事,得到「若想善终,得从善生开始」的省思,并将之著作成书。希望「善生」理念的推广,可让更多临终患者与家属两相安,社会更祥和。
學習《入中論》的目的在於“入中”,就是入於離一切邊的中觀正道。對此一切時處當中都不應當忘記。 具體怎樣才容易觀空性呢? 依據聖教量觀修“無我”,是觀空性的捷徑。 無論根性利鈍, 只要遵循佛的聖教量,依著聞、思兩種慧漸次觀修,就會很容易觀空性。也就是把“空性”斷定為“無我”義。之後在一切時處當中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