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
圖文滿載的臺灣史推廣雜誌《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創刊於 2009 年,是全國第一本大眾向臺灣歷史圖文雜誌,每期主題結合最前沿的臺灣史學術成果及當代社會關懷,以另類觀點、趣味的敘事,重新呈現歷史素材。除獲得歷史愛好者、教師社群及愛書人之好評外,亦曾榮獲第 43 及第 45 屆金鼎獎肯定,也成為許多人認識臺史博的契機。
《Watch Taiwan觀・臺灣》每期挑選獨特的議題與生活化的角度,整合館藏 14 萬件古地圖、檔案、老照片及藏品研究成果,運用活潑的視覺設計、銜接失落的歷史環節,以嚴謹考證後繪製的視覺圖像、插圖、古寫真上色等手法,重現歷史的質地。
比推理小說還精采的重大犯罪!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創館以來最離奇的竊案! 華萊士可能作夢都想不到, 他費盡心力在南美洲紀錄鳥類、於馬來群島帶回世界第一隻天堂鳥標本, 會有個狂人在一百六十年後,為了偷羽毛, 只是要重現與華萊士同時代的古典運動:毛鉤綁製。 什麼叫毛鉤綁製? 十八世紀,...
天然獨世代 × 信仰社會主義的左派阿公 × 政治冷感又政治敏感的媽媽 思考白色恐怖的家族痕跡 迢迢迂迴路,終點仍是回家 本書為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再修的孫女范容瑛,對阿公的「左派生涯」所做的紀錄,以及自己在面對家族史及世代衝突時,如何思考及重新理解世代間的生命際遇。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嚴重分裂的族群,如何打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共同故事? 釐清族群撕裂、長久歧異的臺灣問題根源 尋求肇因於「雙螺旋政治時差」的結構性異化解方
他的傳奇前半生, 足以拍成NHK晨間劇! ●首位臺裔直木賞作家●邱永漢親筆自傳●百年誕辰全新譯本 見證臺灣的動盪與希望,書寫青春的革命與夢想, 從落魄流亡者到賺錢之神的傳奇人生。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融合植物分類學、民俗植物學、歷史學與社會學 以標本重新發現臺灣第一代植物學家的故事 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與人類學博物館裡面,有超過六千件植物標本,以及十五件來自密克羅尼西亞與蘭嶼的藏品(包含一件草裙),都跟細川隆英這個人有關。 任教於臺大生態演化所、同時身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的胡哲明,十年...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本書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日籍學者紛紛來臺,是近代臺灣各種科學研究的起始。本書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地質學講座教授早坂一郎(1891-1977)為核心,向前回溯西方人如何因交通、貿易、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來到島嶼;向後探究臺灣學者接續科學研究至今的努力,引領讀者認識近代地質知識體系進入臺灣的歷程,並透過...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51期《觀・臺灣》以「起造新世界」為主題,回顧第一代臺灣文化人的使命,以及1920年代的世界局勢,與踏行在世界思潮沃土之上的前輩並進,迎向下一個百年的臺灣人,或能得到實踐的勇氣與熱情,再度脫胎換骨。
《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 圖文滿載的臺灣史推廣雜誌《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創刊於 2009 年,是全國第一本大眾向臺灣歷史圖文雜誌,每期主題結合最前沿的臺灣史學術成果及當代社會關懷,以另類觀點、趣味的敘事,重新呈現歷史素材。除獲得歷史愛好者、教師社群及愛書人之...
【58期 封面故事】
Hito 流行音樂
如果想找尋一種跨越世代、國界、種族與性別的共通語言,那應該非「流行音樂」莫屬了。
有人拼湊音符,開始創作並歌唱;
有人著迷物件,蒐集各式唱片;
有人熱愛發明,讓音符乘著載體往前邁進;
也有許多人,只是單純喜歡聽歌;
所有人都能以自在的方式,與音樂相處。
一首歌若能喚起不同世代的回憶,
就讓音樂當一回嚮導,帶領我們回到最初的感動。
【前導專欄】
04 一頁時代 《臺日畫報》——流行歌◆鳳氣至純平
【封面故事】
10 原聲天籟|四海天地皆舞臺——臺灣原住民音樂話說從頭◆徐睿楷
15 觀世界|春風不止息——一首〈望春風〉譜出百年臺灣流行音樂史◆黃裕元
21歷史留聲|推開唱片行的門——關於1970年代後,臺灣唱片的故事◆李律
26 圖解歷史|跨時空旅行團——樂讀大稻埕◆編輯部
31 聞歌而來|在音樂中等你——那些年,我們一起聽歌的所在◆編輯部
36 聽歌唱戲|落地茁壯的新芽——唱出自己故事的臺灣音樂劇◆林采韻
40 聲的演進|流行歌進行式——載體的改變,如何影響音樂的製造與聆聽?◆阿哼
【生活史】
45 本季片單|我想我很適合當一個歌頌者——音樂表演者◆翁稷安
49 魔幻時刻|碩果僅存的紙上綠洲——租書店◆翁堃耀
53 女人本事|成為司機員——張櫻環◆萬蓓琪
【臺史博大小事】
58 大展微觀|三館聯展番外篇來了!為什麼我們決定做「數位實驗展」?◆錢乃瑜
62 活動幕後|「食樂鮮境——臺史博兒童節特色活動」側記◆吳宜蓁
66 漫博動態|「報紙漫畫的百變形象——『線在畫圖!』」臺中漫畫特展回顧(上)◆黃襄
70 對話錄|重訪臺灣研究先驅——伊能嘉矩、陳紹馨,與傳記作者們的對話◆李典榮
74 數位置頂|轉型路上——當疫情來臨,日常工作結合科技工具的協作之路◆邱煌智
78 典藏物語|唱片的保存與維護◆張銘宏
▲各期《觀・臺灣》內容可參考臺史博官網 https://www.nmth.gov.tw/publicationlist?uid=175
第43屆金鼎獎 政府出版品類 數位出版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