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社會框架

Les cadres sociaux de la mémoire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4/10/29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5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3107472
  • ISBN: 9786263107502
  • 字數: 351,410
紙本書定價:NT$ 820
電子書售價:NT$ 57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奠定「集體記憶」學說 ╳ 以社會群體觀點切入記憶

法國社會學大師 哈布瓦赫

★ 百年經典,中文世界第一次完整引進、法文直譯

★ 特別收錄專文導讀、生平著作年表

「既然回憶都是從我身外的世界來跟我招手的……就這一層意義而言,或許存在著集體記憶、以及記憶的社會架構。」
——莫里斯.哈布瓦赫
 

關於過去是如何被記住,法國社會學大師哈布瓦赫提出更具人類社群感的解釋——記憶有其「社會框架」
記憶研究的源頭,從社會學角度探討記憶的原創性觀點
當代顯學的基石,啟發人文社會學科對記憶的探討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被譽為「21世紀的西蒙‧波娃」、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 繼近年最具突破性的女性主義經典論著《不只是厭女》後,又一重磅新作 犀利剖析「男性資格」如何作為社會潛規則,全面打壓女性的應有權利!

  • 電子書: NT$ 294

    厭女,是全球女性主義共同面臨的最新課題。本書是首部完整論述台灣厭女現象之作,剖析了厭女網絡的成因與運作機制,以及那些關於困惑、猶疑、折損的故事,並尋找可能的突圍之道。

  • 電子書: NT$ 273

    女性主義經典力作,全新增訂四萬字! 〈各位!勿令晚節不保〉、〈難搞女子的厭女情結〉 作者上野千鶴子再次辛辣解剖 metoo、AV、仇女、魯蛇、敗犬、援交、恐同、家暴、戀童癖…… 你可能從來不知道,自己患了「厭女症」

  • 電子書: NT$ 419

    師事史學名家史景遷 ●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與東亞研究學者 ●社會史殿堂級著作 從清末民初、國共內戰,到國民黨遷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中文的「標準口語」歷經了漫長發展與演變。本書作者陳怡君教授利用多樣紛呈的史料,詳加檢視了20世紀初至中葉左右「Mandarin」語音長期漸進的演變歷程;除了耙梳官...

  • 出版日期:2025-01-22
    電子書: NT$ 273

    美國上流家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有錢人都生三胎? 耶魯畢業的富家女為什麼選擇當全職媽媽? 每小時一萬六千元的親子課程在上什麼?  ──問他們的保母就知道! ★房慧真、鄧九雲 誠摯推薦

  • 電子書: NT$ 266

    創傷倖存者將是領路人,引領社會走向對於正義的全新理解   針對女性的暴力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人權侵犯事件。美國的統計報告指出,大約有20%的女性曾是強暴受害者;12到24歲之間的女孩與年輕女性屬於高風險族群,有色人種、原住民族跟女同志的統計數字甚至更糟。根據一項以美國大學生為對象的保密調查,大約每...

  • 電子書: NT$ 280

    在台灣社會中,長女常常承受各種期待,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最好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同樣是子女,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為了探究「長女」如何養成,作者透過觀察與採訪,紀錄了十幾位長女的生命故事,涵蓋不同世代與階級。這些故事呈現當代台灣「女兒」、「女性」在...

  • 特價 電子書: NT$ 286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 電子書: NT$ 434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 電子書: NT$ 294

    為何現代多數人,不分胖瘦,都對體重增感到如此恐懼,多一分肉就如臨大敵,罪惡滿懷? 在健康假設和審美文化的外衣下,到底包裹了多少東西? 肥胖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外在條件,變成對一個人在智識、性格、乃至道德上的判斷依據? ◢◤◢◤面對以健康之名合理化的集體恐懼與內化歧視, 肥胖不是醫療議題,是關乎正...

  • 電子書: NT$ 441

    性別研究、女性主義必讀 ◎台灣婦女運動健將顧燕翎主編 ◎擴展初學者眼界,深根進階者思維

  • 電子書: NT$ 294

    作者庫布拉是流利的多語者,她以土耳其語字詞表達的鄉愁無法完整複製到德語的經驗,精準地陳述了語言的限制和力量。除了以移民二代、多語者、伊斯蘭教信仰的多重標籤,即框架外的異己者視角來探討政治立場的形塑之外,她同時大量引用學術、實務與日常經驗來說明,人們在使用語言表達意見時會因語言限制而出現盲點,甚至因為...

  • 電子書: NT$ 219

    “全世界都有病人等待器官;只有中国有器官等待病人。” 中共需要解决异议分子,因此,出现了地下器官库,出售异议分子的器官,并从中获利。 国际人权作家伊森‧葛特曼为了解中国活摘器官以及迫害法轮功等异议分子的方法,并揭露中国不寻常的医疗生态,他深入采访法轮功学员、狱警,和中国、台湾医生等超过100位证人。...

  • 詳細資訊

    奠定「集體記憶」學說 ╳ 以社會群體觀點切入記憶

    法國社會學大師 哈布瓦赫

    ★ 百年經典,中文世界第一次完整引進、法文直譯

    ★ 特別收錄專文導讀、生平著作年表

    「既然回憶都是從我身外的世界來跟我招手的……就這一層意義而言,或許存在著集體記憶、以及記憶的社會架構。」
    ——莫里斯.哈布瓦赫
     

    關於過去是如何被記住,法國社會學大師哈布瓦赫提出更具人類社群感的解釋——記憶有其「社會框架」
    記憶研究的源頭,從社會學角度探討記憶的原創性觀點
    當代顯學的基石,啟發人文社會學科對記憶的探討

    |專業推薦|

    朱嘉漢 作家
    邱德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凌宗魁 建築文資工作者
    殷寶寧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葉欣怡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蕭阿勤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戴麗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夢境或記憶過去被認為是歸屬個人的私有領域,然而哈布瓦赫承襲涂爾幹關於「集體意識」的觀點,首開先河提出記憶的社會學概念,他認為記憶並非孤立存在,不僅止於個人、精神性或單純的心理層次,而是受到「社會框架」的影響,由相異的社會結構和不同的社會身分,如家庭、宗教、社會階層等因素所構築而成。社會群體的共同經歷所形成的認知與認同框架,繼而對個人與社會各層面產生影響,成為形塑個人記憶的重要力量。從此觀點出發,讓「記憶」成為可以進行分析的社會學主題,並啟示我們思考現時是如何影響人們對往昔的看法,又將如何投射、連結並且形塑集體共同的未來。

    這一關於記憶的立論後被廣泛運用於人文學科,成為當代記憶研究的核心基石,為記憶的探討提供全新的視角,成為對記憶與社會集體關係研究中最早亦是最重要的理論著作之一。在探討記憶與夢境、語言、家庭、宗教、社會階級等各個面向的靈光妙思中,亦能咀嚼哈布瓦赫時而動人時而鋒利、獨樹一幟的文風。

    |章節引文|

    第一章〈夢與圖像—回憶〉

    我們無法在睡夢中回想起昔日生活中一齣齣完整無缺的場景,或是一幕幕工筆細膩的畫面

    第二章〈語言與記憶〉

    社會思想的諸多框架是以何種方式滲入夢中:時間與空間

    第三章〈重建夙昔〉

    如果老人比一般成年人還更在意過去,這並非是由於在此年齡回憶如潮水般高漲不退……而是,他們體會到,在社會生活中,此時若不去利用所有的手段以重拾昔日風塵,更待何時

    第四章〈確定回憶的定點〉

    聯念理論與確認回憶定點。社會群體是集體記憶的承載物,群體數量愈繁多、集體記憶愈廣博

    第五章〈家庭的集體記憶〉

    集體生活的諸多框架與家庭的眾多回憶

    第六章〈宗教團體的集體記憶〉

    宗教是遠古人類歷史以神話模式再生產的結果。古老信仰的殘餘在新生宗教中借屍還魂

    第七章〈社會階級與階級傳統〉

    貴族的價值系統與貴族家庭的傳統。封號與權責。種姓貴族與法袍貴族

    作者簡介

    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
    1877-1945,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師從社會學開山祖師涂爾幹,為第二代中心學者之一;亦為獲諾貝爾文學獎哲學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學生。研究領域包含社會階層論、社會記憶、社會形態學、集體心理學等。曾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索邦大學、法蘭西公學苑(Collège de France)等處任教。
    身為一位社會主義者,哈布瓦赫一九四四年被德國納粹逮捕,隔年因痢疾在布亨瓦德集中營過世。以「集體記憶」的概念與理論聞名於世,重要著作有《記憶的社會框架》、《社會形態學》、《集體記憶》。

    譯者簡介

    陳秀萍
    彰化八卦山腳下人,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博士,曾於東非吉布地大學教授社會學與人類學,現居法國馬賽城西部之水鄉澤國。
    譯有其論文指導教授所著之《布赫迪厄:從場域、慣習到文化資本,『結構主義英雄』親傳弟子對大師經典概念的再考證》(麥田出版,該書榮獲二○二一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暨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以及《水資源的世界地圖:保護與共享人類的共同資產》,並合譯《資本與意識形態》、《伊斯蘭的世界地圖:場所、活動、意識形態》。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82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