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子科技雜誌 08月號/2025 第473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新電子科技雜誌 08月號/2025 第473期

  • 出版日期: 2025/08/04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1.7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100
紙本書定價:NT$ 200
電子書售價:NT$ 180
可購買品項 售價
電子書 NT$180
新電子(12期+2期) NT$1680
新電子(3期) NT$45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成功訂閱後,將由下一期新刊開始派送。訂閱不與站上其他優惠併用。

購買領書額度

機器人動感登場
過去機器人只能透過預設程式執行固定動作,對環境變化毫無感知能力;現在,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模態感知融合,機器人開始「看見」、「聽見」、「感受」周遭世界,並能即時理解環境變化做出智慧反應。這種感知能力的躍升,推動機器人大型語言模型市場預估在2028年突破千億美元,複合成長率達48.2%。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80

    台灣電巴走向全世界 為落實低碳公共運輸,同時打造出更智慧、更安全的大客車,世界各國政府均大力推動大客車電氣化與智慧化。擁有完整電子產業鏈的台灣,亦利用這個契機,大舉布局智慧電動大客車。相關業者不僅著眼於台灣本地市場,亦積極向外擴張,希望能成為全球電動大客車供應鏈裡的重要成員。

  • 電子書: NT$ 180

    開放AI陣營集結 隨著UEC與UA Link這兩項專為AI資料中心設計的開放互連技術完成標準制定,並開始進入商品化,開放AI陣營將有機會在2026年組織出一波對NVIDIA更有威脅性的攻勢。雖然NVIDIA仍將穩居市場龍頭,但以超微為首的開放陣營,應可在2026年取得更多斬獲。

  • 電子書: NT$ 180

    Edge AI遍地開花 人工智慧正悄然從雲端數據中心遷移至網路邊緣,重塑著科技與生活的邊界。當AI能力下放到數據產生的源頭。專用晶片與模型優化技術的雙重突破,讓邊緣智慧突破資源限制,與雲端形成優勢互補的協作關係。這不僅是計算位置的轉移,更是從集中式控制走向分散式自治的典範轉移,為萬物互聯時代開啟智...

  • 電子書: NT$ 180

    液冷散熱躍顯學 Computex 2025見證散熱技術的歷史性轉折,當AI晶片功耗突破千瓦門檻,液冷方案從選配躍升為必備基礎設施,傳統晶片業者已經不是主角,看各家散熱廠商如何解熱才是關鍵。

  • 電子書: NT$ 180

    AI閘道器打通關 AI讓工業4.0從流程自動化走向智慧優化,位於邊緣與雲端之間的工業閘道器(Industrial Gateway)從過去僅負責協議轉換與資料轉發的「傳輸管道」角色,進化成具備邊緣智慧與推論能力的智慧節點。隨著工業IoT部署規模日增,工業閘道器的角色更強調異質整合、資料前處理、安全控...

  • 電子書: NT$ 180

    Matter助攻AI宅 AI時代翩然降臨,智慧家庭的發展有望更進一步,未來兩年智慧家庭產業將呈現多個關鍵發展趨勢,AI助理有望成為家庭的主控中心,具備控制功能的智慧家庭路由器將大量普及,Matter標準持續解決互通性,產業鏈重塑將帶動商機井噴。Matter可以帶來更大的選擇自由度和更簡化的設定過程...

  • 電子書: NT$ 180

    表後儲能大潮來襲 在表前儲能市場暫時進入飽和狀態之際,為進一步推動能源轉型,表後儲能成為台灣下一波政策推廣的重心,尤其是必須承擔用電大戶義務的中大型科技製造業者,更是政府鎖定的族群,「科技儲能」這個政策名詞也由此而生。

  • 電子書: NT$ 180

    應用範疇大幅擴展 3D/AI助機器視覺華麗蛻變

  • 電子書: NT$ 180

    打通AI任督二脈 生成式AI建立在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因此,在運算系統中串聯處理器/加速器與儲存單元的高速介面,會對生成式AI的效能表現產生極大影響。為支援更大的資料吞吐量並降低通訊延遲,在AI應用興起的同時,高速介面技術改朝換代的速度明顯加快;針對特定應用場景需求客製化的介面標準,亦如雨後春筍般出...

  • 電子書: NT$ 180

    AI座艙真智慧 智慧座艙是電子與半導體元件導入汽車的總合,未來將導入AI助理與AI感測,並朝向整合式平台、多模態互動、沉浸式娛樂、個人化設定等趨勢發展。自然語言與生成式AI將成為顛覆汽車操控的關鍵,智慧座艙是台灣廠商可以大顯身手的場域,透過AI Agent進行多模態互動,AI語音助理將成車內「第二...

  • 電子書: NT$ 180

    低碳時代新商機 淨零碳排等永續議題,為電子產業帶來巨大挑戰。在排碳要繳稅的情況下,能夠在產品製造與組織運作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碳足跡的企業,將在產業競爭中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也因為如此,減碳將成為一門具有龐大發展潛力的生意,在價值鏈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廠商,都有機會從永續這個觀念中,挖到屬於自己的金礦...

  • 電子書: NT$ 180

    機器人全面上工 全球機器人應用正快速擴張,從工業製造走向物流運輸、醫療照護、工廠巡檢,甚至高精密設備維護,以及飯店、智慧住宅、智慧建築等愈來愈多元的智慧場域,協助解決專業勞動人吃緊問題,同時創造新的應用價值並提升營運效率。本期封面故事帶您深入解析機器人市場最新趨勢,探討服務型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的應...

  • 電子書: NT$ 180

    高速記憶挺AI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模型的參數量飆速成長,AI機台與終端裝置對於記憶體容量及傳輸速度需求隨之增加。過去記憶體產業受到景氣循環影響,疫情後接連面臨消費電子庫存與通膨的衝擊,市場一度疲軟。目前則隨著生成式AI應用開枝散葉,訓練大型語言模型(LLM)需要更高的記憶體容量與傳輸速度支援。...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 汽車乙太網路:高速互聯 -車用乙太網路發展架構與應用商機 -車用乙太網路與車聯網(V2X)整合之技術挑戰 -工業乙太網路與車用乙太網路關聯性應用    

  • 電子書: NT$ 180

    量子運算有台助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應用發酵後,伺服器的運算效能逐漸追不上AI的需求,龐大的電力與散熱負荷也成為運算產業的難題。市場開始關注學界研究已久的量子運算領域,期待量子電腦成為算力瓶頸的解方,帶動量子運算市場的成長。

  • 電子書: NT$ 180

    製程升級/專用化/改架構 AI訓練/推論晶片算力攀升

  • 電子書: NT$ 180

    封面故事 資安新常態 零信任成顯學 疫情加速摧毀安全存取邊界 最小授權隨時驗證才是王道

  • 電子書: NT$ 180

    封面故事 寬能隙卡位戰開打

  • 電子書: NT$ 180

    封面故事 車用運算步步高 汽車隨著自駕功能多元且複雜化,須要的算力大幅增加,同時汽車從分散的架構走向集中化,因此在強化系統效能之外,必須考慮功能安全,以及面對更為難解的散熱議題。當汽車的研發方向以智慧化為目標,架構改變並採用大量感測器,促使汽車離不開強大的運算效能與軟體的支援。  

  • 電子書: NT$ 180

    AI眼鏡視未來 2025年是AI眼鏡百花齊放與百家爭鳴的時刻,投入的廠商越來越多,整年度預計會有數十款至上百款產品問世,100公克之內的輕薄AI眼鏡可以長期配戴,翻譯與空間辨識是目前AI眼鏡的兩個殺手級應用,若在應用上真的能達到消費者的需求,可為AI眼鏡開創很好的市場發展機會。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 環境感知 -感測,無所不在 -感測元件的技術與應用 -感測新視界

  • 電子書: NT$ 180

    台WBG迎新春 寬能隙半導體迎來發展新契機,台廠積極布局。隨著中國擴產,碳化矽晶圓價格大幅下滑。國際大廠的氮化鎵8吋、12吋產能也陸續開出,帶動成本優勢。在應用面,AI運算需求快速成長成為主要動能。AI伺服器、AI PC等高功率應用需要更高效的電源解決方案,為寬能隙半導體創造商機。碳化矽適合用於高...

  • 電子書: NT$ 120

    挺進邊緣運算 EDC先布局 5G/物聯網推波助瀾 邊緣資料中心隨應用異軍突起

  • 電子書: NT$ 180

    3D封裝應援HPC 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與行動通訊快速進展,尤其在大型語言模型(LLM)快速發展的推波助瀾下,市場對於晶片高效能、低功耗、小尺寸等方面的需求都飛速成長。面對AI需要運算大量資料的趨勢,3D封裝技術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盡可能減少資料傳輸的距離。當3D封裝實現近記憶體...

  • 電子書: NT$ 180

    背光應用打頭陣 MiniLED起飛在望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 通用機器人 -從仿生設計到智能交互機器人技術進化揭密 -工廠與服務業的新勞力機器人的真實應用現場 -當機器人成為社會一份子

  • 電子書: NT$ 250

    5G引爆大規模物聯網 垂直產業掀智慧化狂潮

  • 電子書: NT$ 180

    當封裝也成為主角 過去封裝技術只是半導體產業鏈的「後段製程」,扮演保護晶片的配角功能;現在,當AI晶片設計師發現單一晶片無法承載日益複雜的運算需求時,CPU、GPU、記憶體必須在同一封裝中實現無縫整合,先進封裝技術從幕後配角躍升為決定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主角。

  • 詳細資訊

    機器人動感登場
    過去機器人只能透過預設程式執行固定動作,對環境變化毫無感知能力;現在,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模態感知融合,機器人開始「看見」、「聽見」、「感受」周遭世界,並能即時理解環境變化做出智慧反應。這種感知能力的躍升,推動機器人大型語言模型市場預估在2028年突破千億美元,複合成長率達48.2%。

    虛擬訓練革命讓開發成本驟降、效率暴增百倍;多模態感知融合突破單一感測器天花板;先進半導體技術重新定義精密控制邊界;產業生態從硬體競爭轉向平台生態。當這四大核心技術同時成熟並相互催化時,我們正見證機器人產業從量變走向質變的歷史性轉折。2025年將成為智慧機器人全面商業化的分水嶺。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