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通義卷第一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敘 意
昔天台智者大師精持此經,得法華三昧,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乃通以三觀解釋此經全體,以至百界千如,總歸觀心。
其《玄義釋籤》最為精詳,但文博義幽,淺識難窺,概以為繁,而宗之者希。
溫陵禪師創為《要解》,文簡義盡,託事表法,雅有指歸,且宗《華嚴》之義,為一始一終,極為允當。
以意在簡要,未盡發揮始終源本,故觀者未能洞達原始要終之旨,略為闕然。
然二師判經全部,皆以後八品總入流通,似未徹歸趣。
學者漫視為尋常,致使佛意未暢,經旨不明,在文字不無為贅。
清自幼入講肆,聽習不一,而竊有疑焉,時懷參究。
往蒙恩遣嶺外,先辱達觀禪師聞予發難,為許誦此經百部,以消夙愆。
及在行間,乃開道場於壘壁,集諸弟子課諷。
眾請講說一週,恍然有契,遂以開示悟入四字判其全經。
眾皆悅可,因筆為《擊節》,始終一貫,而以《華嚴》信、解、行、證四門收之,略無剩法。
請益大方,間有許可,因思大綱雖挈以分品目,而經未會通,不便初學,復述品節,以彰全經之旨,猶略而未詳。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看見內心,就能放下,走向自己真實的生命 《金剛經》講的是心, 是佛陀告訴我們如何正確運用自己的心, 放下執著的般若智慧 如果你開始在意該怎樣使用時間,開始想過好這一生, 想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你就一定需要《金剛經》 《易經白話講座》暢銷書作者王...
你明明想安慰對方,卻落得生氣吵架的下場? 你心裡懷著愛,嘴裡卻帶著刀? 你覺得別人不聽也不懂,你痛苦地假裝一切都沒問題? 請停下來,回到自己,慈悲聆聽,滋養話語; 正念溝通有助你治癒過去,享受當下,為美好未來奠基。 最善巧的話語,最有力量的溝通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覺得自己說不好或不會...
「對我和我的人民而言,本書都是一部意義重大的著作……在我身為達賴喇嘛的角色中,沒有什麼比本書所提出的議題更為重要。」 ──達賴喇嘛 ★ 流亡超過六十五年的翔實記事,完整見證達賴喇嘛的信念、抗爭與希望 達賴喇嘛在本書中回顧了他的一生,流亡超過一甲子歲月,自解放軍入侵西藏以來與中共政權抗爭七十...
佛經就是宇宙生命科學 佛經描述的就是多元宇宙的萬象 近年的科學新發現,尤其是在物理學跟天文學方面,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意識影響物質等主題,一連串的理論都讓科學界發現,整個宇宙的自然規律跟2580年前佛陀所講的沒有任何衝突,反而非常吻合。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承認,...
蔣勳說:這是一本祝福的書 扉頁於是特別印上兩句話「眾生平安 皆大歡喜」 為自己、為親人朋友祈願平安 一朵花寬度的書,讓心靈也滋養出一朵花 從文學、哲思、繪作、書法、版本、聲音 在菩提葉與悉達多的意象中,我們走向了《金剛經》 看它的誕生、口傳與歲月流轉 看它的翻譯、信仰與版本...
看見內心,就能放下,走向自己真實的生命 《金剛經》講的是心, 是佛陀告訴我們如何正確運用自己的心, 放下執著的般若智慧 如果你開始在意該怎樣使用時間,開始想過好這一生, 想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你就一定需要《金剛經》 【 7/14~7/27 《金...
台灣書史第一本由「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之大作 靈修達人宇色叩問母娘,揭櫫民間信仰與靈界的金錢祕密 有人天生帶財來到世間嗎?金錢與業力的關聯是什麼? 坊間有補財庫術法,這些儀式真的可以增加今生財運? 無極瑤池金母會希望人們多參加開財運的宗教儀式嗎? 對於沒有錢的人,應該先解決錢的問題還是先修行...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東晉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隋氏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
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印量遠遠超越百萬冊── 是全球七十五座主要城市、無數人們的「每日成功指南」 善用書中《金剛經》智慧法則所獲致的成就, 連投資之神巴菲特都讚賞!
1. 本書翻譯自最完整、原始的《黑庫傳》,這也是此版本首度翻譯為中文。 2. 將歌與傳記融為一體,符合密勒弟子昂仁菩提王由第三人稱來描述密勒生平故事的筆觸,並透過排版編排使歌曲更易閱讀。
我們對憨山大師的唯識大作《性相通說》,加以編譯成白話文並取名為《唯識心要》,正是契合大師希望將唯識的「相宗」與唯心的「性宗」,會歸一心的宗旨。其中分別包括了憨山大師對《大乘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及《六祖大師識智頌》的精闢見解。
(書名)一卷,天台智者說。明六妙門之法。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六妙門者,蓋是內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逕。故釋迦初詣道樹,跏趺坐草,內思安般: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因此萬行開發,降魔成道。當知佛為物軌,示跡若斯,三乘正士豈不同遊此路?
為了方便現代人研習唯識,本書《唯識觀心》共分成兩部份:一、我們不僅將蕅益大師在《成唯識論觀心法要》的解文全部翻譯成白話文,而且《成唯識論》當中的頌文及論文也悉數予以白話文翻譯,並且補充相關名相的註釋,以及所涉及的經論之出處;二、大師的另一著作,出自於《相宗八要直解》裡的《唯識三十論直解》,我們對於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