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學、繭居真的是一種病嗎?網路成癮、沉迷電玩真的沒藥救?
其實,逃避不可恥,這是生理正常的防衛機制,不要「搶救」──操之過急。
幫助這群人的最佳方法,不是學校、也不是父母,
本書有好多好多案例,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沒有完美的童年,一樣能擁抱美好的人生───── 傷口的背後一定都有一個等待被理解的原因 內在小孩6種需求X 6種情緒釋放X 5種自我價值重建X3種整合 這是屬於曾經受過傷的你我,應該好好面對自己的成長課, 讓傷口成為座標,為自己啟程,活出強大、自信、內在安穩的自己。
本書是家族治療師賴杞豐多年治療、教學歷程的真誠分享,每個故事都標記著華人家庭的關鍵字:掌控、權威、以愛為名、義務、父母期望、失去自我…… 賴杞豐從童年痛絕的傷中走出來,陪伴受傷的人找回自己,還有與家人的愛。
生命就是在不完美中擁有完美, 並且值得被愛。 身為臨床心理治療師的賽斯・吉爾罕,每天都在協助人們處理創傷和焦慮,但同時,他因長年受身體健康所苦,陷入嚴重的憂鬱症,一度覺得人生已到盡頭。然而痛苦的盡頭不僅只是盡頭,還可能是超越疾病和憂鬱的起點──只要傾聽來自內在的召喚,引導自我走向完整的思考與...
這套書分成兩冊,內容包括八個家庭、十次會談,學習基模是依據維琴尼亞.薩提爾家族治療的體驗性訓練工作坊,呈現瑪莉亞.葛莫利現場工作的內涵,以及如何多元運用薩提爾模式為家庭工作。每次會談,先由治療師介紹自己與案主工作的重點;接著是瑪莉亞與家庭的會談;最後是小組討論的回饋、提問和瑪莉亞的教導。
為什麼家庭會把我們逼瘋? 為什麼有些家庭在逆境中能茁壯成長,有些卻支離破碎? 家庭如何共同度過艱難的過渡期?
家庭、學校、組織中的權勢性侵、亂倫與性剝削,在臨床心理學家烏蘇拉.沃爾茲眼裡,所造成創傷之深可謂「靈魂謀殺」,因為這行為不僅毀滅人的本質,更攻擊了人的尊嚴和身分認同。所幸,本身生命歷程豐富沃爾茲從自身與臨床的經驗看見創傷修復的可能,透過《靈魂謀殺》,她指引了療癒的明路。
對於在強烈痛苦情緒中掙扎的人, 是一條求生道路; 對於任何追尋心理健康和幸福的人, 是一個完美的起點! 所有可以讓你改善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都在這本書了!
安定歐美數百萬人心,直擊人生問題!運用故事進行心理諮商的經典。 授權翻譯全世界30多國,僅西班牙本地已售出700,000冊! 長據亞馬遜「自助類」書籍暢銷榜,世界上最成功的個人成長勵志書。
第一本寫給青少年的諮商圖文書! 幽默風趣的專業心理醫生與青少年對話,針對問題和困擾,提供有效解方! ★集結現代人會遇上的心理健康問題,透過有趣的圖文達到諮商效果! ★幫助青少年與家長,輕鬆吸收心理學知識,解決身心困擾!
★ 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彼得.列文,深入剖析創傷與記憶之作 ★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貝塞爾‧范德寇醫師專文推薦 聽到小孩哭就大發雷霆、看到水杯掉落就驚慌失措地躲到桌子下, 也許你會記得那是小時候的某個事件,導致你現在的激烈反應, 也許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如此。 一般的記憶會隨著時...
這套書分成兩冊,內容包括八個家庭、十次會談,學習基模是依據維琴尼亞.薩提爾家族治療的體驗性訓練工作坊,呈現瑪莉亞.葛莫利現場工作的內涵,以及如何多元運用薩提爾模式為家庭工作。每次會談,先由治療師介紹自己與案主工作的重點;接著是瑪莉亞與家庭的會談;最後是小組討論的回饋、提問和瑪莉亞的教導。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 {{焦慮,需要被懲罰嗎?}} →焦慮無法完全消失,但學會辨識、彈性思考、適切表達,大人跟孩子都一定能與焦慮和平共處。 ◆◆◆ ●市面少見,專...
★ 代際創傷的終極療癒指南, 只要掌握方法,每個人都能打破一代又一代承繼下來的創傷, 翻轉為傳承給下一代的豐盛力量與智慧。 ★ 特別收錄!作者親錄「聲浴靜心」音檔,讓身心靈全面平靜。 ★ Next Big Idea Club必讀書目! ★ 媲美《深井效應》!一本改變思想和提供治癒...
日本NHK電視臺專訪!
日本產經新聞「中輟生遲來的春天」報導!
第一本讓拒學族、繭居族願意走出家門的實務指南!
什麼是繭居族?
就是生理毫無異常,卻不上學也不工作,
跟家人不講話超過一個月、足不出戶六個月以上的人。
繭居族並非毫無前兆,初期最明顯的警訊,就是拒絕上學,
也有人因為中年失業,於是一輩子繭居,
日本已開始出現8050(80歲的父母得養50歲的繭居中年族)症候群。
據統計,在日本,每個班級至少都有一位拒學生;
臺灣呢?50%以上的學校都有這樣的孩子,而且人數持續上升……。
本書作者杉浦孝宣,自己也曾裝病拒學,念特殊學校,
在一對一的個別教導及規律生活下,終於重新踏入校園。
而後開立補習班當老師,因協助中輟生通過高考一舉成名,
至今已幫助超過10,000名繭居者重返校園、正常工作。
他說,孩子拒學,不要搶救,更不要逼他回學校參加適應教學補救班,
只要用對方法,從拒學到正常工作,90%都能恢復。
◎別指望老師,這件事學校解決不了
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雖然都很親切,但好像也改變不了什麼……。」
去補救教學班?孩子更反抗,因為沒人想被貼標籤。
最後,學校多半拜託家長轉學!
偏偏很多學校轉復學手續複雜,孩子只能回家。
◎從拒學到正常工作,有SOP:
與其逼孩子上學,不如先鼓勵孩子願意出門,
例如旅行、參與活動、甚至吃美食,不一定要到校上課,
父母要表達關心,但切忌:不能對孩子有求必應(例如主動送吃送喝),
否則他會開始擺爛……家長該怎麼做?本書有SOP。
作者簡介|
杉浦孝宣(Sugiura Takanobu)
1960年出生,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1985年成立中輟生重考補習班與學力會。三十幾年來致力於拒學症、高中退學生與繭居學童的支援活動。
2010年設立NPO法人高中畢業生支援會,為青年學子貢獻心力至今。著有《高中退學生的救星!拒學症或繭居族都有重新站起的一天!》(日本寶島新書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黃雅慧
兼職譯者,熟悉臺、日、中三地貿易模式與工廠運作,具備商業實務經驗,翻譯領域涵蓋電子、通信、化學、防災與建築等產業,目前旅居日本。
作家、精神科醫生/王浩威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國民媽媽/郭葉珍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趙文滔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羅寶鴻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羅怡君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