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是甚麼?教會怎樣才配稱為基督的教會?我們的教會,是否已經不曉得自己所信的是甚麼?
本書提醒當代教會,信仰強調實踐,而一切的實踐終不可能離開生命的改變、更新與轉化。教會的內與外、聚與散,都有同一目的,就是見證上帝的國度。當教會教導和實踐某種生活方式的時候,便正好把教會那種與社會不同的另類群體的特點表明出來。
聖經學者蘭迪· 里查茲和中東宣教士里奇· 詹姆斯共同領航,探索聖經中親屬關係、恩主制度、榮譽與羞辱文化、界線觀念等社會元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真實的聖經世界,讓隱藏在經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逐漸清晰,幫助我們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聖經圖像。
宣教學一語一直被稱為「語言怪獸」(verbal monstrosity),因為它的字根是拉丁文──mission──而字尾是希臘文──logos。不論如何,或許宣教學一語就是要提醒我們宣教的核心本質就是要連結不同的文化、跨越不同的前線,然後在日益全球化的環境中,頌揚耶穌基督福音奇妙的可譯性(tran...
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教導我們要行善,幫助鄰舍⋯⋯? 浪子的比喻,上帝就是那位常待我們回轉的慈父⋯⋯? 十錠銀子的比喻:教導我們要好好善用恩賜⋯⋯? 真的是這樣嗎?
言說行動理論,點燃神話語力量 言說行動理論問世超過五十年,在西方學界為人熟悉。《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則是華文世界第一本用言說行動理論寫成的釋經書。本書對以下讀者尤其有幫助: 團契輔導、牧者。 有意挖掘聖經的社會、政治面貌的信徒。
新書《耶穌44個神蹟的意義》逐一解開四福音裡耶穌所行的所有神蹟,透過闡述每一個神蹟的背景、含意、靈意、教訓和啟示,使信徒能夠更深認識耶穌基督和祂的權能,並祂極豐富的大愛和憐憫,以及祂答應人祈求的法則,從而使信徒懂得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隨時多方經歷信實全能的主。
基督教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在於定義的困難,也不在於內容的複雜,更多是在於其範圍的廣泛,信仰群體成長的過程漫長,以及每個時代學習模式不斷的演變,基督教教育的方式和管道需要適時的更新調整,保持靈活度的主要祕訣在於熟悉基督教教育本身的基礎,其最終的目的、過程、方法、管道、困難、對象、場景等等。
在新常態下,教會見到信徒流失,舊模式不再有效,都覺得是時候要更新轉化。其實很多教會經歷了這兩年疫情的洗禮,無形中已經由關心教會內部事務和自己的會友,變成關心社區,關注教會外面街坊的需要,由內向型的教會轉化到面向社區,重拾宣教使命,有人稱這現象為「使命轉移」。
★牧者團隊不藏私分享拓展下一代事工第一手完整報告 ★引領0~35歲世代找到接觸神的入口,記錄教會高速成長18年祕訣 ★牧養4大牧區 × 75頁教育企劃方案 ★特別收錄任萬鎬牧師1:1輔導Q&A 一個小城市的教會, 18年來如何實現主日學復興和教會成長的夢想? 確信「沒...
本書是作者耶穌比喻系列的最後一本。不過,為何要就馬可福音這麼幾個比喻說出一大堆話來,且獨立成書? 作者明言,馬可的比喻或許正好展示出解讀整卷馬可福音的範式,並闡明尤其是作門徒和耶穌受死的?事的精義,由此揭示出,在政治動盪顛簸、宗教危機處處的時代,這個寄寓於猶太社羣中掙扎求存的邊緣羣體,即馬可的羣體...
舊約聖經預言二十世紀以色列復國? 但以理書的四巨獸代表世上要興起的四王並預示敵基督出現? 萬民流歸錫安山,是千禧年的盛況? 以賽亞老早已預言教會將福音遍傳天下? 關乎現代國家埃及的終未預言?
「讓我們設想上帝是一頭獅子。如此一來,向人作見證就好比向人說你遇見了一頭獅子;講道是邀請人與獅子相遇;神學則像是在反思你與獅子的相遇。」~葛丁桂 美國ECPA 2004年金書獎(神學∕教義類) 葛丁桂舊約神學系列(卷一) 英國聖公會首席學人牧者,四十年聖經研究成熟之作 半世紀淬鍊深厚牧養智慧,帶...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舊約學者華爾頓深入研究古近東文化,並詳細考察「創造」的希伯來文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方式,結果發現:創造敘事的重點,並不是神如何使物質無中生有,而是神如何從混沌的世界中建立秩序。這樣的解讀,幫助我們以新的眼光認識神的安息、人的角色,我們的神學也會更有活力。
畢德生寫給所有牧師、傳道、服事者,對抗當代文化潮流的溫柔利器! 面對當今教會牧者的生命問題,在同一個地方牧會近三十年的畢德生發現,來自聖經的靈性資源,可以為屬靈領袖的呼召職分,提供相應的養分!在《不情願的呼召》中,畢德生用自身經驗,揭露身為牧師,所要面對的種種試探,並嘗試用約拿的故事,恢復服事者的...
你是否敢讓這位將人看透透的彌賽亞,揭穿你的心? 早在佛洛伊德以心理學家之姿道出人性實況之前,耶穌早在兩千年前就用祂那高超的讀心術,不僅把人看到骨子裡,還「惡狠狠地」揭穿人的真面目。 為了幫助讀者看到路加書寫的精緻細膩處,擅長修辭鑑別學的曾思瀚博士,在本書中示範如何分析路加福音中的「心理敘...
這是你必須再多讀一本的羅馬書註釋。 本書的主要目的不在純理論的探討,因此本書不以純粹的逐節詮釋為焦點,乃以詮釋模式(interpretive paradigm)的探討為中心。由古代書信的寫作技巧與修辭慣例,來尋找詮釋的線索。本書嘗試以修辭-口述(rhetoric-orality)的創新方法,來補充...
召命,不只關乎神呼召我們做一些事情,又或者從事某些職業崗位,召命關乎我們整個生命⋯⋯ 人稱「楊醫」的楊錫鏘牧師,由從醫轉而投身聖經研究及教學工作,多年來一直參與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下稱 HKPES)的服事,切實體會到職場信徒的掙扎和難處,這些年來他都默默地在這信仰羣體中耕耘生命,幫助信徒整合...
作者柯羅奇身為神學家及兩個孩子的父親,在本書中,結合親身經驗與巴納組織第一手的深度調查,為我們提供了「科技智慧教養法」。好讓我們在這充斥螢幕的世界,實現那項最重要的目標:全家一起成為有智慧與勇氣的人。
MD:Missional Discipleship 「使命門徒」:與耶穌建立一生之久的跟隨關係,參與在上帝國度的宣教行動裡。 在「我世代」和「躺平世代」裡, 跟隨耶穌的「使命門徒」,如何熱血不厭世?
孫寶玲牧師《見證基督──使徒行傳品讀》。在紛亂、流散的日子,品讀使徒行傳,就是讓經文反照我們、形塑我們這彌賽亞群體。讓我們思考如何在這混亂失序的時代,見證基督;讓我們思考何謂教會?何謂彌賽亞群體?他們與世界何干? 留下的或流散的,我們都是彌賽亞群體,我們都要見證基督。
本書根植於聖經,整全地教導讀者在思考福音時,如何在當代社會中,適切地融入對榮耀與羞辱的處境所需要的福音動力,這既是西方世界經常錯失的思維,也是信徒對福音認知的關鍵要素。 作者不僅闡述宣道策略,也構思一系列符合聖經教導的跨文化交流課程;藉由各式圖表,清楚呈現跨文化福音工作的獨到見解。
不同於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福音的作者自始至終只用「記號」一詞來描繪耶穌所行的神蹟。對他而言,這些超自然現象不是展現神的大能而已,更是標示著主耶穌真正身分與使命的記號。《耶穌的記號》將帶你跳脫依照章節或事件劃分的傳統讀經框架,從七個神蹟記號看清楚約翰福音的整體信息。
用翻天覆地的禱告,加入神國的冒險之旅! 《認識主禱文的7堂課》像一本系統神學導覽,能夠擴張我們對禱告的認知框架, 我們或許會發現,禱告本來就不只是要讓我心得安寧,而是要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在申命記裡, 有著跨越時空、翻天覆地的力量, 正等著你我來挖掘!! 那是南國猶大歷史中一段黑暗時期,道德與政治都陷入了極大的混亂。先是瑪拿西王五十五年的統治,殘虐、淫亂、邪術、殺孩童獻祭,樣樣都來。接替的亞們雖然僅僅在位兩年,瑪拿西幹過的壞事,他一樣不缺。 就在這樣的動亂中,只有八歲的約...
★★★★★貝里集30年大成鉅作 「本書可說是透過貝里文化人類學的鏡頭,捕捉耶穌生平關鍵時刻的一幅印象派畫作。」——曾思瀚 貝里透過他對中東在地文化的深入觀察和生活經驗,以及近東文獻、中東學者的註釋研究、不同譯本的比較和文學修辭,來詮釋新約福音書中耶穌的生平和比喻。諸如耶穌降生、理解八福、有罪的女人...
★ 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年度好書 ★ 腦神經靈修學首部曲 結合神經科學、人際神經生物學、心理學、臨床經驗與聖經敘事,深刻描繪羞愧如何悄然滲入思想、關係、信仰生活,以及走出羞愧的唯一途徑。
品嚐使徒行傳的全新滋味! 曾思瀚博士有如一位超級美食家,建議讀者把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當作單一的敘事來品嚐,以宏觀和整全的角度來統合歷史、神學和文學三種解讀角度,產生對於使徒行傳中故事情節、經文含義和神學反思的深刻理解,是當代華人讀者研讀使徒行傳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
靈修是甚麼?讀經和祈禱又是甚麼?或多或少,我們都知道;或對或錯,我們都知道。不過,我們愈來愈少去深究靈修讀經祈禱是甚麼。 本書的寫作目的,不旨在教人如何靈修讀經祈禱,而是回到根本去認清和明悟這種種「屬靈活動」的本相,並呼籲信徒要走出操之於我或自我同化的歧路,繼而步向和投入真正的信仰生活。
本書作者從主控、錨與個別的三種層面,探討形塑一個民族特定世界觀的三個面向:故事、符號和禮儀,以及如何藉著適當形式的傳講福音、開拓教會,真正帶來福音受眾深層世界觀的轉化,避免雞同鴨講或宗教混合主義(Syncretism)的發生,成為本色化的基督門徒。
什麼是睿智雞精?──深度靈修操練 有別於心靈雞湯提供軟性且淺顯的療癒勵志性短文,睿智雞精借用雞精具有濃缩補品功能的形象,提供從聖經與神學提煉精華的雞精透鏡,内容軟中帶硬、淺中有深,有助培養基督徒提升視域、活化思考的信仰智慧,增強健康的信仰體質。
聖經故事不歪樓!正意解經,領受聖經故事的豐厚涵義! 《新舊約聖經故事導覽:175個聖經敘事的解經與應用》 《新舊約聖經故事導覽》是聖經故事教學不可或缺的材料。本書為《舊約聖經背景註釋》作者華爾頓最新著作,本次與夫人共同執筆寫作以聖經故事為焦點的註釋書。
傳統西方神學,幾乎一面倒的強調罪咎與清白,因為歐美法治社會,傳統上就是以基督教約束人的內心,以羅馬法約束人外在的行 為,上帝的審判官角色,很容易理解,信仰表達偏向個人主義;靈恩運動興起後,在恐懼與權能的世界觀中大有斬獲,強調祭壇、禱告的大能,靈界的爭戰,上帝的角色是得勝的將軍、是猶大的獅子...
耶穌再來之前,福音要傳遍天下? 耶穌再來之前,世界會出現一連串大災難? 那日子以前,會有敵基督出現? 啟示錄預言將來必成的事? 每當提到新約中的預言,你只會想起啟示錄?或者你聽到很多人將福音書的「預言」,跟保羅書信的片言隻語混在一起來解讀?再進而把這個「混雜的神學」稱為「聖經預言」?本書的進路會...
我就是這個踩單車的人嗎? 不懂輕身上路, 總是不捨地帶著那些累贅的事物, 騎不快,隨時跌倒, 卻為著那一點的執著而強打精神地微笑。 且看作者王礽福如何以其蔗民之眼,窺看人世百態;以其蔗民之口,追問人生顛簸無常的緣由;以其蔗民之耳,聆聽上帝無聲的回應;以其蔗民之腳,行走人間;並以其蔗民之筆,...
聖靈的工作,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靈修不應只得私人面向,還有公共面向? 聖靈所結的果子,是怎麼樣的美德? 「神學,就是始於對上帝的祈禱、靜思、默觀和敬拜,在其中,我們以理性、意志、感情和各種感官經驗,去認識、領悟和回應上帝的啟示。神學,就是在靈修和敬拜的踐行中作出的反省與沉思,有了神學,然後再繼...
新約學者曾思瀚博士指出,若說「耶穌不談政治」,就是徹底誤解了政治,也誤讀了福音書。 透過扎實的新約研究功夫,重建當時的經濟、文化與意識型態,曾思瀚博士為讀者做出詮釋的示範,從「政治」的角度解讀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求主教導我們的教會禱告 國際禱告學院 ◎ 授權 愛文協會翻譯 ◎ 修訂 定價:70元 頁數:64頁 感謝上帝,將這個課程帶給華人教會!國際禱告學院的牧師團,慷慨貢獻累積了幾十年的牧養、開拓經驗,研發出這個課程,只為了幫助每一個教會都成為喜愛禱告、渴慕禱告的教會,同心事奉,得著列國。 珍惜這個課程...
「芥菜種的比喻,教導我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內心?」 「葡萄園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與人比較,要常存感恩?」 「十童女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懶惰,要常預備主的再來?」 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信徒來說,比喻一點都不陌生。或許在讀經或靈修中,經常都會讀到。耶穌在馬太福音中,經常以比喻去解釋何謂天國,好使天國的...
★★★★★榮獲2012《今日基督教》年度好書獎 「本書深入保羅所處的文化傳統、歷史背景,並運用環形文學修辭結構,看出哥林多前書的精心編排,發現保羅要給普世教會的信息。」 全書透過環形文學修辭結構,將書卷整理出五大段落,從保羅精心的寫作結構中,發現保羅更深的寫作意圖。最後,更幫助我們看見,本書不只是...
健康滿福寶 特別為在病痛中的人祝福禱告 滿福寶是什麼?簡單來說,滿福寶就是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是報告上帝為我們做的事,而最重要的事是,祂差遣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藉著這件事,帶來極豐滿的祝福,因此,我們稱之為「滿福寶」。 健康滿福寶給您的祝福:得著信心、全然醫治、罪...
★亞馬遜網站讀者4.7顆星好評推薦 看似忙碌的牧者,其實不是委身的象徵,而是背叛的徵兆; 它不代表忠心,而是變節。 :: 畢德生安息年的收成之作。 畢德生思想「牧師」身分的本質(不忙碌的、具顛覆性的、具終末觀的), 檢視牧師步下主日講台後其他六天的工作重心(治癒靈魂), 竭力對抗世俗文化對牧者的...
教會是甚麼?教會怎樣才配稱為基督的教會?我們的教會,是否已經不曉得自己所信的是甚麼?
本書提醒當代教會,信仰強調實踐,而一切的實踐終不可能離開生命的改變、更新與轉化。教會的內與外、聚與散,都有同一目的,就是見證上帝的國度。當教會教導和實踐某種生活方式的時候,便正好把教會那種與社會不同的另類群體的特點表明出來。
本書以五方面開展其論述;1)踐行的教會、2)崇拜、3)宣講、4)牧養、5)青少年事工。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每章章末均附有延伸閱讀,以幫助讀者進一步深入反思以上主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