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如來藏,滿分正覺者,
願仗加持力,攝顯深經義,
迴施諸有情,共入遍知海!
問曰:本經自度震旦,說之者已無慮百師,今造攝論意何所為?且了義教有多經論,曷不擇之大藏,開所未開,乃獨取義已大明之本經,增枝業之辭乎?答曰:略有六意造此攝論:嘗攷諸師說本經者,多列文逐句以疏解(諸解皆是),或斷章取義以發明(若中峰或問、雲棲摸象等),今欲用懸判簡要之辭,攝全經周圓之義,令但聞略說者總持無遺,一也。諸師多依此經以彰自宗(若賢首宗、天台宗等),或排餘說以局當部(若正脈等),今欲提教綱張弛之綱,顯法門開合之巧,令遍究大藏者通達無壅,二也。本經有多當部要意,諸師泛露一斑,覽者難窺全豹,今咸各別提清,令應從本經部門入道者得專修習,三也。本經有多艱文澀義,諸師懸解多歧,覽者終泣亡羊,今略疏通抉擇,令凡從本經文相懷疑者悉臻明了,四也。本經於震旦人根有深因緣,未至而天台殷勤拜求,已度則歷代廣共宏揚,隨緣利導,信解易成,說之不厭重煩,五也。本經於震旦佛法,得大通量(吾別有論,嘗謂震旦佛法,純一佛乘,歷代宏建,不出八宗:曰少林、曰廬山、曰南山、曰開元、曰天台、曰清涼、曰慈恩、曰嘉祥,約其行相別之,則禪、淨、律、密、教是也。然一部中兼該禪、淨、律、密教五,而又各各專重,各各圓極,觀之諸流通部既未概見,尋之一大藏教蓋亦希有;故唯本經最得通量。雖謂震旦所宏宗教,皆信解本經、證入本經者可也),未嘗有一宗取為主經,未嘗有一宗貶為權教,應量發明平等普入,觀之不妨互異,六也。
已明造論因由,次說立論分齊。論有四分:一、判攝本經文義分,二、會較餘部文義分,三、別明當部要意分,四、散釋艱文澀義分。
心奉觀世音,時時保平安,口誦大悲咒,處處無災難 ˹大悲咒淺釋˼乃根據大悲咒章句中的八十四相示現做說明,觀世音菩薩為使眾生得到方便教化,乃隨緣示現。古代唐天寶年間,不空大師對部分咒語註釋,未註釋之咒語圖像乃後世有緣研習此咒的大德們所繪製補全。此本示現相撰述,盼能使學習者對諸佛菩薩、諸天善神,信願兼顧...
略論 宗喀巴《八難題》(初搞) 前提: 略論此篇短文主要是漢語文化圈的佛教徒對於漢語佛教之中觀、唯識學認識不深,有的對於吉藏二諦說不了解而說漢語佛教之中觀並不是中觀。而對於玄奘三藏所傳之唯識學又用藏語應成中觀解,然實際上應成中觀之月稱與玄奘三藏乃為同時代人,玄奘當時到印...
寬謙法師從圖表解讀般若智慧 罕見《大般若經》572卷,全經文詳解、白話翻譯 佛陀與弟子問答,一覽鷲峰山講經論法之盛況 成就一切因緣,調伏自性,圓滿渡到彼岸的智慧之書。 顯德品、現化品、陀羅尼品、勸誡品, 佛陀對大眾宣說般若與修行之法的對話錄。
寫此章者,欲令當今已被嚴重誤傳之二乘菩提解脫道行門與知見,普得回歸正道故,亦欲令大乘諸多大師與學人同得親斷我見、同得親斷三縛結而證聲聞初果故。所以者何?謂二乘菩提自中國元末以來,已被廣大佛弟子所普遍誤會故;今時之台灣與大陸佛教,乃至今時南洋之南傳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誤會;總以為覺知心可以進入無餘涅槃中...
貞慶: 貞慶,久壽二年(1155)5月21日建歷三年(1213)2月3日。名諱是貞慶。號解脫房,又稱笠置寺上人。從平安末期到鐮倉市初期的法相宗學僧。他是藤原貞憲(信西)的孫子,父親是藤原貞憲。叔叔有睿山安居院的阿古澄憲、醍醐寺勝賢、高野山明遍等。幼年在興福寺出家,於叔叔興福寺別當覺憲所在的興福寺修...
佛教由世尊釋迦牟尼傳法至今已歷經兩千六百多年,其間各宗派紛立及興衰輪替,各依其不同之方便修行。然而萬法歸一,總攝在明心見性,此乃世尊傳法之真正用意。禪宗之教導方法即是直截了當讓學子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直下成佛,因此被稱為「頓悟禪」,以區別於其他的禪法。惟有能使眾生「見性成佛」的禪法,方為佛祖命脈所寄...
頂禮如來藏,滿分正覺者,
願仗加持力,攝顯深經義,
迴施諸有情,共入遍知海!
問曰:本經自度震旦,說之者已無慮百師,今造攝論意何所為?且了義教有多經論,曷不擇之大藏,開所未開,乃獨取義已大明之本經,增枝業之辭乎?答曰:略有六意造此攝論:嘗攷諸師說本經者,多列文逐句以疏解(諸解皆是),或斷章取義以發明(若中峰或問、雲棲摸象等),今欲用懸判簡要之辭,攝全經周圓之義,令但聞略說者總持無遺,一也。諸師多依此經以彰自宗(若賢首宗、天台宗等),或排餘說以局當部(若正脈等),今欲提教綱張弛之綱,顯法門開合之巧,令遍究大藏者通達無壅,二也。本經有多當部要意,諸師泛露一斑,覽者難窺全豹,今咸各別提清,令應從本經部門入道者得專修習,三也。本經有多艱文澀義,諸師懸解多歧,覽者終泣亡羊,今略疏通抉擇,令凡從本經文相懷疑者悉臻明了,四也。本經於震旦人根有深因緣,未至而天台殷勤拜求,已度則歷代廣共宏揚,隨緣利導,信解易成,說之不厭重煩,五也。本經於震旦佛法,得大通量(吾別有論,嘗謂震旦佛法,純一佛乘,歷代宏建,不出八宗:曰少林、曰廬山、曰南山、曰開元、曰天台、曰清涼、曰慈恩、曰嘉祥,約其行相別之,則禪、淨、律、密、教是也。然一部中兼該禪、淨、律、密教五,而又各各專重,各各圓極,觀之諸流通部既未概見,尋之一大藏教蓋亦希有;故唯本經最得通量。雖謂震旦所宏宗教,皆信解本經、證入本經者可也),未嘗有一宗取為主經,未嘗有一宗貶為權教,應量發明平等普入,觀之不妨互異,六也。
已明造論因由,次說立論分齊。論有四分:一、判攝本經文義分,二、會較餘部文義分,三、別明當部要意分,四、散釋艱文澀義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