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330 | |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12期) | NT$3690 |
人才管理哪裡出了錯
2021年2月號 焦點企畫 六大方法助你說服協作伙伴 讓家族企業基業長青 台灣躋身2020數位進展明星區 上市公司該汰換了 別說短期心態一定壞
焦點企畫 別讓供應商傷了品牌!知道何時該維持關係,何時該捨棄 給自己多一點溫柔 比爾蓋茲:不創新,避不開氣候災難 招募流程非變不可 管理學潛移默化,成就杜書伍通路帝國
2021年4月號 執行長親上火線拚業績! 焦點企畫 我的績效,同儕評估? 執行長該站上銷售前線嗎? 我們喜歡居家工作? 升級銷售服務三步驟 疫後銷售新法則
別說你了解中國 中國式創新的新優勢 精明的自我推銷術 西方思維讀不懂中國 美中不再當伙伴,企業該怎麼辦? 單偉建:美國人不懂中國有多資本主義!
2021年6月號 焦點企畫 降低新創企業失敗率 如何拉近職場性別鴻溝,突破女性晉升天花板? 工作過勞自救守則 供應鏈最新危機在塑膠?全世界都需要的,不只半導體 顧客忠誠方案卻讓顧客不開心?小心「迴力鏢效應」
2021年7月號 以變革應萬變 焦點企畫 公司化身變革高手 馬丁.巴倫 創新競賽成了創新殺手? 用「科學力」提煉不敗的商業寫作技巧
AI,我的行銷神器! SPAC:投資金礦或錢坑? 別讓創辦人光環形成接班人陰影!家族企業傳承須避免的負面效應 AI行銷為何不給力? 這種行銷科技,別買! 設計AI專屬行銷策略
2021年9月號 超前部署新人才庫 焦點企畫 職涯經驗談:比莉.珍.金 裁員無法提升企業戰力 征服未來的六大人才布局 職涯卡關,不想努力了嗎? 別忽略二度就業人才
2021年10月號(第一屆鼎革獎,全台數位轉型典範出列) 焦點企畫 時間管理魔人差點著了魔 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做「阿嬤也會用」的app,把時間解放給重要的事 台灣人壽理賠申請一指搞定,保費30分鐘就入帳! 旺宏sNOVA超新星系統,吳敏求超前布局30年的競爭力! 緯穎科技「零機...
焦點企畫 連結力助你迎戰新職場!建立策略性人脈網絡的 5 大方法 職涯經驗談:美國暢銷作家丹妮爾.斯蒂 別再如此殘害你的創新能力,請避開 4 大心理陷阱 女性治理盼成「關鍵多數」,發揮多元化影響力 素人蛻變最年輕女董,總太地產翁毓羚挑戰行規市值翻倍
焦點企畫 【12月搶先看】迎接專案管理新未來 別耽誤行銷長推動全球業務成長 別再用「忍耐」度過每個工作日!3 步驟重建工作的意義 模組化+快速迭代,巨型專案不必曠日費時 敏捷妙方,「非常規」速效策略組建高效臨時團隊
建立新時代領導團隊 焦點企畫 撕下浪費標籤,奢華品牌如何呼應永續? 迎接量子運算,現在就開始 建立新時代領導團隊 活用學習曲線管理績優團隊 「家庭幽靈」 藏在職場裡
2022年2月號 挑戰破壞者的四大存續之道 科技巨頭會倒下嗎?專訪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 專訪微軟執行長:彈性工作、元宇宙和同理心的力量 在為時已晚前,醞釀變革 「個案研究」到底在教什麼?
矛盾激發創新 焦點企畫 管理意見交鋒的團隊: 培養正向表達並相互信任的文化 高薪無可取代的留才祕訣 比總股東報酬率更可靠的衡量指標
企業目的必須來真的! 焦點企畫 兼顧獲利與目的的最佳決策 運用企業目的,塑造更好職場 敏捷法推動企業目的 探索企業目的背後的目的 打造AI時代的優質顧客體驗
什麼樣的工作人人愛? 焦點企畫 塑造人人熱愛的工作 啟動四關鍵,點燃企業「二號引擎」 領導人,請師法科學家 與顧客聯手賺取更多價值 別讓金融惡行有機可乘
發掘市場待解的需求 焦點企畫 在數位時代,發現尚待滿足的顧客需求 化解職場中的政治對立 供應鏈平台化身創新引擎 打破你對顧客歷程的誤解 你需要AI道德委員會的理由
贏在不確定年代 焦點企畫 迎戰未來必知的 10 大管理新趨勢 從卓永財、杜書伍到潘思亮都愛讀HBR,為什麼? 經典全收錄!商業史上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 人際互動成為領導顯學 徹底剖析Web3
2022台灣企業領袖100強 焦點企畫 在動盪時代制定與時俱進的策略 ESG目標與財務績效可以兼得 績效管理不應是協作殺手 改寫團隊的「社會契約」
你的公司還在層層批准嗎? 焦點企畫 打破層層批准的公司 致勝的「選擇權」 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零延遲、零超支的專案管理心法 促進健康平等是業主之責 被你忽視的成功擴展關鍵
忙碌流行病 焦點企畫 拒絕忙碌掛帥的文化 何不重新設計我們的工作? 修正團隊內的自毀機制 靈活掌握雙重領導屬性 「新領」人才崛起中
打亮個人品牌 焦點企畫 多元選擇打通競爭優勢 「非破壞式」的創新 行銷人必知的分析三法 展開領導力轉型之旅 利害關係人策略為企業永續加分
一線人力去哪了? 焦點企畫 輕忽低薪員工醞釀巨大損失 拒絕壞工作創造好工作 「務必要盡力協助員工為成功做好準備」 品牌塑造與績效行銷不相悖 我的新創事業是營利還是非營利?
2023台灣上市櫃女性CEO調查 焦點企畫 全台最強女CEO亮相!展現溫柔領導的魅力 【榜單】2023台灣最佳上市女CEO 20強、最佳上櫃女CEO 10強 適才適所,敲破玻璃天花板 機械業的「創意總監」,以個人特質創獨特價值 柔弱也能勝剛強!小廠練成機能鞋霸主 ...
打造療心職場 焦點企畫 拉一把陷入心理低谷的員工 協助員工逃離社會認可囚籠 焦慮的經理人,你在微觀管理! 重塑AI時代所需的技能 現在我們都是程式設計師
你的生成式AI策略為何? 焦點企畫 排除風險,獲得生成式AI的效益 助員工把生成式AI當成左膀右臂 別讓你的AI專案脫軌失敗 呼應永續行動,中階主管是關鍵推手 二手商機革命進行式
2023年12月 說故事推動大變革 焦點企畫 故事力:重大變革的推手 業務開發王請改採三大新行動 七步AI策略,做出最佳即時訂價 從人脈中提煉創新 制定公司原則,為決策找到方向
解決問題前,先換鏡頭 解決問題前,先換「鏡頭」 組織流程需要斷捨離大盤點 非營利組織的收費難題 建立品牌之道:給出你的承諾 你需要外部人才雲嗎?
維持成長為何這麼難? 焦點企畫 你的公司究竟該成長多快? 打造「持續成長」引擎 多變時代的成功新公式 成功推銷永續商品的三大竅門
焦點企畫 實踐創新的關鍵角色 別讓退休員工真的「退休」 【4月號搶先看】六大原則為AI添加人類價值觀 當工業遇到AI 【4月號搶先看】零售商與醫療系統可攜手改善醫療服務
網紅行銷戰 焦點企畫 搶先投資,探索大學運動員網紅! 虛擬網紅出道!你有合作策略嗎? 名人自創品牌如何愈擦愈亮? 網紅產業失控中? 打造更環保的未來,不宜忽視中國
提問領導力 焦點企畫 提問領導力 人資新任務:員工利益優先! 企業成功轉型六堂課 創投心態催生創新決策 考量基層員工的心,AI轉型才有績效
提煉可落實的企業文化 焦點企畫 六步打造可落實的企業文化 柯普朗教你如何揭露下游排放量 如何評估真正的總體經濟風險 哪一種線上平台能成功? 領導新課題:應對員工的負面情緒
2024年8月 2024台灣企業領袖100強 焦點企畫 執行長如何通過五大卸任心理關卡 執行長的領導力信心馬拉松 接班執行長的權力與影響力必修課 創新的中庸之道
向台積電學管理 世界級企業7個卓越思維 在台灣,講到台積電幾乎無人不曉,就連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也頻頻點名,稱它為「全球最大、最強大的半導體公司」。然而,即使是市值擠入全球前10大的「護國神山」,也曾經歷技術落後、找人、找資金等狀況。創辦人張忠謀從企...
提出你的人才價值主張
當今,許多變革等著企業去完成,然而,找不到人才,成為變革失敗的最大原因。在高度競爭的勞動力市場,企業主必須花一番心思,才能吸引並留住人才。
首先,企業必須提出不一樣的價值主張來吸引人才。加薪和升遷等物質條件,或是疫情後大家喜愛的工作地點和時數彈性,這些雖然可以快速滿足員工需求,卻也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企業應該做的,是根據四個要素,來組成一個有系統的員工價值主張。這四個要素為:物質條件、員工發展和成長的機會、與社群的連結,以及工作的意義和目的。這四個條件彼此相關,必須整體運用。美國大型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前執行長修伯特.喬利(Hubert Joly)在推動公司變革時,便系統性地運用了這四要素。他首先明確提出公司的目的為「透過科技來豐富顧客生活」,接著根據此目的投資於員工訓練,然後建立了由員工組成的活力社群,最後他提供員工更好的福利。結果,他翻轉了百思買幾乎被亞馬遜電商擊潰的厄運,讓營收和股價連年成長(見〈重新盤點人才的價值主張〉)。
其次,當員工不適任時,主管多半會藉著調整工作內容來解決問題。其實,主管應該做的,是和員工一起重新設計工作內容。主管應該和每位員工坐下來談,了解員工希望扮演何種角色,設計出既有挑戰性、又能執行的工作,才是真正能讓員工發揮潛能的好工作(見〈設計一份好工作,老闆、員工各有道!〉)。
許多企業急著尋找AI(人工智慧)運用的成功模式。著名的資訊科技學者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大聲呼籲,許多組織的AI計畫都規模太小、試驗性質太重,無法增添經濟價值。他指出一些真正成功採用AI的做法。包括,一開始你就要清楚自己想達成什麼。例如德勤(Deloitte)的審計和鑑證實務部門於2014年開始發展專有的AI平台Omnia時,就很清楚知道自己要改善全球的服務品質,因此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公司的資訊標準化。此外,由於自己開發的成本極高,與伙伴合作組成生態系統,成為非常重要的事。而領導人的任務則是建立善用AI的文化,讓員工對用AI改善業務充滿熱忱。(見〈掌握關鍵十招,全面啟動AI變革〉)。
本期採訪工具機大廠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他剛出任第六屆公會理事長,指出唯有透過整體供應鏈的數位升級轉型,才能提升台灣工具機業的國際競爭力。台灣第一大工具箱業者明昌國際董事長張庭維,分享他透過數位轉型及自有品牌,帶領公司成長25倍的經驗。
執行副總編輯 鄧嘉玲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