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雜誌 09月號/2025 第469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EMBA雜誌 09月號/2025 第469期

2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5/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6.3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148
紙本書定價:NT$ 200
電子書售價:NT$ 175
可購買品項 售價
電子書 NT$175
EMBA雜誌(12期) NT$1750
EMBA雜誌(24期) NT$3200
EMBA雜誌(36期) NT$460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成功訂閱後,將由最新刊開始派送。訂閱不與站上其他優惠併用。

購買領書額度

【工作團團轉,業績卻沒成長?】
成長型領導人這樣做!
努力壓低成本、提升效率,卻沒花時間關注創新的可能;投入了許多資源,卻與未來三到五年的成長無關。你每天的決策、資源配置、時間分配,和公司的成長有關嗎?想確實追求成長,你必須展開哪五大行動?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75

    【從衝突到共識的3大溝通原則】 困難對話的秘密 給部屬負面回饋、告知廠商不再合作,面對這些困難,又容易觸發情緒的對話,該如何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不讓關係破裂,並且和對方一起找出解決方法?

  • 電子書: NT$ 175

    【別讓產品限制你是誰】 跨越創新與成長的3大陷阱 是做玻璃的公司,還是材料科學公司?是做筆記本的公司,還是提供創意工具的公司?想要創造下一階段的成長,啟動團隊創新動能,公司必須跨越哪三大陷阱,才能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改寫公司的未來?

  • 電子書: NT$ 175

    【顧客變了,環境變了】 你準備好再造商業模式了嗎? 百視達與諾基亞,這些曾經的霸主,因為緊抓過去的成功模式,讓自己錯失未來的機會。面對變動,你的商業模式也必須重新再造。如何透過先向外看,再向內看,發掘全新價值,翻轉公司的獲利模式?

  • 電子書: NT$ 175

    【角度1:應對政治風險】 成為不確定時代的贏家 當突如其來的政治變動,讓許多企業成本上升,策略失靈,企業必須重新思考自己與政治互動的方式。向利樂公司、巴菲特等跨國企業與領導人,學習感知弱訊號,提升政治風險的準備力。

  • 電子書: NT$ 175

    【即學即用,打造行動導向的學習】 精實學習的黃金法則 為了學習工作上的新技能,你參加了各種課程、讀了各種書。但為什麼學得越多,反而越像沒有學到東西,甚至無法開始運用?事實上,學習的關鍵在於時機。

  • 電子書: NT$ 175

    【最小力量,最大成果】 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支點 工作中的繁瑣流程、過時制度,或是老舊工作習慣,就像是巨石一般,阻礙效率,影響業績,讓人無奈。面對這樣的困境,其實你只需要一個「對的支點」。如何用最小力量,換取最大成果,撬動問題巨石?

  • 電子書: NT$ 175

    【頂尖人才≠頂尖團隊】 高效團隊合作的秘密 一群頂尖人才,不一定能創造最好的成績;一群超級明星運動員,並不保證能贏得比賽。這是因為,個人表現雖然關鍵,但成員之間的協作與互動,更加影響團隊的表現。如何讓團隊互相合作,進而打造一支高效團隊?

  • 電子書: NT$ 180

    榮格心理學 減少內耗,重啟人生劇本 為什麼人們容易在中年時遭遇痛苦?為什麼我們會不斷質疑人生意義、叩問自己到底是誰、想成為什麼?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G. Jung)從人類的無意識展開研究,探索人的一生會面臨的考量與抉擇,如何影響自己的精神活動,試圖提出解答。榮格心理學恰如一把鑰匙,能...

  • 電子書: NT$ 180

    向台積電學管理 世界級企業7個卓越思維 在台灣,講到台積電幾乎無人不曉,就連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也頻頻點名,稱它為「全球最大、最強大的半導體公司」。然而,即使是市值擠入全球前10大的「護國神山」,也曾經歷技術落後、找人、找資金等狀況。創辦人張忠謀從企...

  • 電子書: NT$ 180

    AI全球100+台灣50 2025人工智慧王牌公司大盤點,越洋專訪5組一級玩家 盤點,是一種對未來想像的策展。遍布全球的AI 100、立足台灣的AI 50當中,可以拼湊出關鍵趨勢。 試圖改變搜尋行為的Perplexity,探索著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Poly AI讓技術藏身於客戶體驗之後...

  • 電子書: NT$ 180

    AI行銷 9大攻略 根據Canva 2025年發布的《行銷與AI現況報告》,94%的行銷團隊已經部署AI預算、75%預計加碼投資;直覺會認為行銷人有資源,很會用AI,但報告卻指出,61%行銷人難將AI融入工作流,45%適應新科技有壓力。 行銷人跟AI協作,要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本次專題訪談...

  • 電子書: NT$ 180

    CEO的學習策略 打破框架、自我升級、翻轉逆境 要做好你現在的工作,你該學什麼?就算你還沒有答案,你也一定感覺到了,世界變得比以往更快、更複雜,AI更加速顛覆了職場與產業。也許問題不是「該學什麼」,而是「如何不斷學習、自我更新?」這個問題,或能問世界頂尖的CEO們,因為他們是最早感受到變局與...

  • 出版日期:2015-09-22
    電子書: NT$ 90

    【巴菲特長期合夥人查理.孟格投資哲學】 投資說穿了是彰顯個人處世原則、基本素質和決策風格的外顯行為。這也難怪一個投入近半世紀的成功投資人,呈現出來的投資哲學看起來竟彷如一本處世智慧,而不只是財富數字的追求。 作者:崔恩.葛瑞芬(Tren Griffin)……

  • 電子書: NT$ 175

    【啟動前,先斷捨離】 給自己的7個反思提問 新的一年到來,想全力衝刺、想更上一層樓,你必須先斷捨離,再重新聚焦。透過七個提問,放掉佔據心力,卻成效不佳的事,重新檢視時間運用,才能投入最能發揮影響力之處。

  • 電子書: NT$ 180

    終結長工時、效能再定義! 周休3日進行式

  • 電子書: NT$ 180

    歡迎光臨,高年級生! 打開45+人才新藍海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45 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一半。然而,勞動部 2024 年報告指出,45 ∼ 64 歲勞動參與率僅有66%,約35%中壯齡族群提前退出職場。 與此同時,台灣面臨大缺工潮,人力銀行上的職缺數屢創新高。勞動力閒置與職...

  • 電子書: NT$ 175

    【你要打敗的巨龍究竟是什麼?】 問對問題,才有好解方 面對複雜問題與挑戰時,許多人聚焦於問題的表面,選擇了錯誤的問題作為解決對象。想避開這樣的陷阱,不妨使用說故事的技巧,運用你、寶藏,與龍三個元素,架構問題,找出真正值得解決的問題。

  • 詳細資訊

    |焦點企劃|

    【工作團團轉,業績卻沒成長?】
    成長型領導人這樣做!
    努力壓低成本、提升效率,卻沒花時間關注創新的可能;投入了許多資源,卻與未來三到五年的成長無關。你每天的決策、資源配置、時間分配,和公司的成長有關嗎?想確實追求成長,你必須展開哪五大行動?

    【練習問「為什麼」】
    你的團隊好奇嗎?
    策略會議中,沒有人提到外界?沒有人問「為什麼」?小心,團隊的好奇心可能正在消逝。願意探索與實驗,才能幫助企業在變動中找出新可能。

    【讓改變成為日常】
    打破三個迷思,讓團隊靈活出擊
    你以為是員工抗拒改變,其實是組織不讓他們改變;你以為是員工缺乏判斷,其實是資訊不足讓他們無從思考。破除三個迷思,大幅提高團隊擁抱改變的能力!

    |編輯部報告|

    【編輯部報告】
    你的公司是I企業嗎?
    你是E人,還是I人?這幾年MBTI性向測驗很流行,年輕人常會這樣問。這時,很多人會回答自己是I人,也就是內向者。

    |世界企業案例|

    【義大利電子收費系統特樂通】
    賣給顧客一個「方便」
    從提供便利的公路收費服務,到推出各種服務的支付,在義大利,特樂通已經成為電子自動繳費的代名詞。透過解決顧客的不便利,減少各種摩擦,它如何不斷創新,成為顧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

    【日本味之素】
    用科技業流程開發調味料
    百年調味品大廠味之素,憑藉味精在料理界風靡一世紀。科技背景、新上任的社長中村茂雄,如何打破安逸穩定的內部氛圍,重新點燃團隊的戰鬥力?他如何引進科技業的快速節奏,為這家百年食品大廠帶來轉型震撼?

    |大師專欄|

    【暢銷書作者-布雷格曼 Peter Bregman】
    安排你的「花園時刻」
    什麼時候、在哪裡,你最容易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把那樣的「花園時刻」變成每天的習慣,讓思緒、靈感自由流動。

    【策略大師-馬丁Roger Martin】
    管理你的訊號與雜訊
    訊號是有價值、你真正想要的東西;雜訊是伴隨而來、沒什麼用的東西。提升個人效能的最佳策略就是,「平衡」訊號與雜訊的產出。

    |新書新知|

    【主管必修的數據思維課】
    數據讓你擁有三大超能力
    它讓你像長了千里眼與順風耳,幫你找出最值得投入之處;當你站在未知領域中,眼前一片黑暗時,它為你點起一盞提燈,讓你勇敢踏出第一步。如何善用數據,讓自己裝備超能力,看清真相與重點?

    【品類戰略的4C架構】
    給產品一個新名字和好故事
    是金屬加工公司,還是「智慧金屬工作坊」?是微波加熱冷凍便當,還是「深夜療癒輕食」?想讓顧客第一時間想到你,關鍵不只是知名度,而是你是否從一開始,就帶給市場一個全新名字。

    |世界級智慧|

    【設想情境,規劃未來】
    動盪環境下,如何規劃策略
    在高度不確定下,人們容易被過於樂觀或悲觀的資訊吸引,試圖預測未來,因此做出錯誤的決策。面對變動與未知,你需要的是一點想像力,以及保有靈活的彈性。

    【給一點自由度,換高績效表現】
    員工激勵的神奇配方:自主權
    由員工自己決定的截止日,他會更加遵守;由團隊自己選擇的專案創意,他們會更全力以赴。在工作中,給員工一點小小的自主權,就能換來大大的投入。

    |CEO Talk|

    【住商機構董事長陳錫琮】
    用利他加行銷,創造影響力
    加盟店的店東就像顧客,加盟總部不能管理他們,推出新的做法時,只能透過行銷影響他們。陳錫琮如何推出營運健檢、獲客工具等服務,協助店東成長,也讓住商成為,台灣單一品牌規模最大的房屋仲介公司?

    |顧問區|

    【引想力法則創辦人歐明喆】
    跨部門專案,如何發揮影響力?
    我是一個新產品專案的負責人,在這個專案中,行銷部門希望加快上市、業務部門擔心影響現有客戶、研發部門則是說他們需要更多時間完善技術。身為沒有指揮權,只能靠協調的專案負責人,該如何讓各部門願意協作?

    |企業案例|

    【人資案例/輝瑞大藥廠的之字形人才發展】
    向上不是唯一的路
    傳統的升遷路,像香港太平山的纜車,只有一條軌道,且座位有限;之字形的發展途徑,則像阿里山小火車,可以上下左右走。

    |領導的一堂課|

    【宜科循環公司】
    為回收注入全新的想像
    用AI辨識分選回收物,提高效率;為品牌回收產品,啟動循環經濟,宜科循環正透過科技,為回收提出全新的可能。

    |經營的真心話|

    【大聯大控股永續長曾國棟】
    適當分潤,讓員工自動幫你賺錢!
    友尚剛開始的時候,很快就賺錢,當時討論要分給員工股份,長輩關心說,何必給員工股份呢?自己賺的不就少了嗎?但我仍然決定讓員工入股。

    |當AI遇上經營現場|

    【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
    企業如何應對AI買辦
    這種手機裡的AI代理(AI Agent)正從「知識搜尋」,快速進化為「消費買辦」,當越來越多消費者透過AI完成一切購物流程,企業與平台必須重新思考與它們的互動方式。

    |個人管理|

    【個人管理】
    與主管意見不同,該如何溝通
    會議中,主管提出一項策略調整,現場氣氛瞬間凝重。你察覺這個方向可能有風險,心中掙扎:該不該當場提出質疑?還是先觀察情勢,之後再私下反映?

    調節情緒的4個小秘訣
    情緒就像生活中的「守門員」,幫助我們做出適當的行為。心理學專家指出,所有正面、負面情緒都有其價值,關鍵在於善用情緒調節方法,有效管理。我們就能建立平衡的狀態,讓生活保持穩定。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你是AI擴增型領導人嗎?
    領導力正在一個新十字路口。一邊是AI技術日新月異,可以快速處理資訊、協助決策;另一邊則是對人性、覺察、同理的需求日趨重要。

    |各單位請注意|

    【熱門話題】
    當模特兒有AI數位分身
    當行銷影片可以依點擊率,自動優化腳本的節奏;當一張主視覺能快速生成數十種風格,並自動測試哪一版本的轉換率最高,這時,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開始接手創意工作。

    【企業案例】
    走一條不遵循慣例的路
    很多人的抽屜裡都放著各式各樣的充電器,為了手機、手錶、運動型手環……。有沒有可能,所有產品都可以共用同一個充電器?

    【人力資源】
    公司的訊息,員工看得懂嗎?
    某天早上,你的信箱跳出一封內部電子報,標題是〈多元營運協同再進化〉。內容全是「橫向整合」、「資源槓桿」、「彈性應變機制」這類詞,沒有圖表、沒有摘要,也沒說清楚和各部門有什麼關係。

    【產品策略】
    把維修權還給顧客
    不只是蘋果公司,這幾年,越來越多製造商透過軟體限制與專屬零件,將產品的壽命與維修權限掌握在自己手中。

    【個人管理】
    送一份「自己也想留」的好禮
    對企業來說,贈禮常是表達心意與建立關係的關鍵時刻。挑選禮物看起來簡單,其實充滿挑戰:怎麼送才不落俗套?怎麼讓對方感受到重視?又該如何避免好意成為被遺忘或直接丟棄的小物?

    |全球看板|

    網飛為什麼要押注直播?
    你我都是品牌的新主角
    智慧眼鏡時代即將到來
    甜點廢料,變身綠能電力
    AI改寫了搜尋規則,怎麼辦?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