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心要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念佛心要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歷代註解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74.9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9574396535
  • 字數: 267,429
紙本書定價:NT$ 500
電子書定價:NT$ 450
電子書售價:NT$ 20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我們利用出版本書《念佛心要》的機會,從宋、元、明、清等四代漢傳佛教的經藏裡,挑選出對《念佛圓通章》最具代表性的註疏,加以編譯與整理。而我們將《念佛心要》主要分成兩大部份:歷代專釋,以及歷代通釋。專釋指的是專門只針對《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進行註疏,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有:明代正相法師的《大勢至圓通章科解》、清代續法法師的《楞嚴經勢至圓通章疏鈔》與行策法師的《首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解》。至於通釋,指的則是於各家的《大佛頂首楞嚴經》註疏裡,只節錄出其中卷第五對《念佛圓通章》的闡釋,因為並非只針對《念佛圓通章》,所以我們將它們都歸類為通釋。以上的安排,都是務求讓讀者們能夠透過如此的時序推演,以及對各家所說的融會,從而能夠得出本身的「念佛心要」。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1969-12-31
    電子書: NT$ 0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內容包括《大正藏》1-55及85冊、《卍續藏》選輯、《嘉興藏》選輯、歷代藏經補輯、《藏外佛教文獻》等等,共收錄4165部(16925卷)佛典,約有1億7千萬字的本文及校註,以及403萬筆的經文用字修訂。

  • 出版日期:2021-08-10
    電子書: NT$ 196

    一句「話頭」,勝過十年打坐! 超速時代必修的功課!

  • 電子書: NT$ 99

    我們對憨山大師的唯識大作《性相通說》,加以編譯成白話文並取名為《唯識心要》,正是契合大師希望將唯識的「相宗」與唯心的「性宗」,會歸一心的宗旨。其中分別包括了憨山大師對《大乘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及《六祖大師識智頌》的精闢見解。

  • 電子書: NT$ 299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 出版日期:2021-08-10
    電子書: NT$ 196

    為何靜心、打坐,都不是禪?

  • 電子書: NT$ 120

     您知道《圓覺經》的中心思想是「知是空華,即無輪轉」、「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等等嗎?  您知道要如何修習圓覺三觀(奢摩他、三摩鉢提、禪那)嗎?  您認為禪修四相和四病嗎?  您了解如何求謂正知見...

  • 電子書: NT$ 200

    《亂世好修莊子禪》中的「好」,其實是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好該」,因為已經身處亂世,太多身外的欲望及煩惱都困擾著人們的心性,造成離「道」越來越遠,無法逍遙地生活而煩惱不斷,學習莊子的超脫形骸之身、泯絕聰智機巧,才能解脫活人一身的功名負累,從而返還虛無自然為大道之鄉、逍遙之境;第二個意思是「正好」...

  • 電子書: NT$ 154

    放下自我執著,是「默」,清清楚楚的知道,是「照」。 聖嚴法師說: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的修。

  • 特價 電子書: NT$ 224

    他們曾是世界上最孤隱的人 他們是康藏最吸引人的特色 他們是持戒精嚴、終身閉關修持的比丘瑜伽士 現在,你可以透過第一手記實 在樸實謙和卻修持高深的瑜伽長老 與爽朗賴皮的小喇嘛的日常生活間 或會心一笑,或嘖嘖稱奇 一窺瑜伽士不可思議的證量與成就

  • 特價 電子書: NT$ 246

    「了解生命無常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不是去避免無常,或假裝沒這回事,是要真正地珍惜無常。即使是霧霾天,也要珍惜每一個日子。這樣我們就可以滿懷熱情地活著,像小貓一樣。」

  • 電子書: NT$ 266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 電子書: NT$ 196

    全球首發,中文版搶先上市! 達賴喇嘛八十歲生日賀禮,也是送給全世界的心靈禮物! 每個人都有一顆澄澈的心,就如同一池水,當水變髒汙時,若持續攪拌,水只會變得愈來愈髒,但若讓水成靜止狀態,將逐漸沉澱變得純淨。 從自身做起,重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離苦得樂。

  • 電子書: NT$ 350

    佛教認為一切現象「緣起性空」 緣起緣滅這個道理人人都聽過,但甚麼是「空性」? 它是空的?還是圓的?為什麼證悟空性者能了脫生死煩惱? 讀懂《中觀》就能了解「空性」的奧秘! 讀懂《中觀》就掌握了大乘佛法的精髓!

  • 電子書: NT$ 363

    在身與心之間,有一個「第三世界」   搞砸了是雷區,搞定了就是寶藏,   它決定你幸不幸福,影響你開不開悟,   它是「微細身」。  

  • 電子書: NT$ 190

    妙法蓮華經通義卷第一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敘 意 昔天台智者大師精持此經,得法華三昧,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乃通以三觀解釋此經全體,以至百界千如,總歸觀心。 其《玄義釋籤》最為精詳,但文博義幽,淺識難窺,概以為繁,而宗之者希。 溫陵禪師創為《要解》,文簡義盡,託事表法,雅有指歸,且宗...

  • 出版日期:2015-10-26
    電子書: NT$ 297

    迷惑與不滿,希望與恐懼的原因,只有一個: 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中觀就是深觀,用智慧之眼辨證萬物的存在。 一旦明白萬物的虛實,無執、無滯的空性智慧, 便能清除內在的成見、枯寂、不滿足及痛苦。

  • 電子書: NT$ 80

    《金剛經》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同屬佛教般若部最重要經典。這次《般若心要》一共收錄憨山德清大師的《金剛決疑》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前者是《金剛經》精闢解釋,而後者乃《心經》獨到開示。又因文言文對現代人來說非常陌生,所以我們嘗試編譯成白話文並分段章節,務求讓現今大眾更易親近正知正見的佛法。

  • 電子書: NT$ 336

    十七世紀一位行者名為精進大海,歷經生死關頭後來到山上的閉關處, 經過再三的懇求與數次的拒絕,閉關聖者噶瑪恰美仁波切才終於答應。 時序已是藏曆十二月,天寒地凍,行者精進大海的衣衫單薄, 手指卻如千里馬迅速在紙簡上馳騁,數不清的黃昏夜晚,終於累節成章, 山居教法因此得以留傳。  

  • 電子書: NT$ 99

    《跟著大師學心經》主要是集結了明代四大高僧之中的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及蕅益智旭等三位大師,對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的注解及闡釋。除了再將它們翻譯成白話文,務求讓現代讀者更容易理解大師們對《心經》的詮釋之外,後學還重新把它們「解構」及「重組」,使得每段經文之下,都能夠集結出三位大師的精闢...

  • 出版日期:2019-01-22
    特價 電子書: NT$ 170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想要修練自己,轉化內在的恐懼、憤怒與絕望的人 你有多久沒好好覺察自己在做什麼?你的身體時時處於緊張與不安? 你忙到忘了停下來看看自己與身邊的人? 現在,只要一個呼吸,你就可以回到自己,轉化內在的焦慮; 心息相依,身行安住,禪就在你的一呼一吸間。

  • 電子書: NT$ 140

    人世間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常,世間人總在跌跌撞撞中成長,聖嚴法師以深刻的觀察,平易的智慧文字,為世間男女釋疑解惑,引你走向圓滿的人間世。

  • 電子書: NT$ 180

    在本書《蕅益大師教淨土法門》當中,我們收錄了大師在淨土法門方面,最具影響力的多篇著述,並分成五個章節: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釋、開示念佛法門、禪淨論述、選佛譜—淨土橫超門,內容稱得上是字字珠璣,冀望讀者們能夠由淺入深、按圖索驥地利用於淨土法門的修行之中。

  • 電子書: NT$ 336

    宇宙的智慧體可以轉換能量形式, 成為佛經裡具備身形的諸佛、菩薩或護法。 所有修行過程中的念經、祈禱佛和菩薩保佑或是持咒, 都是用來轉換宇宙智慧能量, 我們應該踏實地了解佛、菩薩名號的真正意涵, 一字一句,認真感受及體驗梵字裡隱含的意思與能量。

  • 電子書: NT$ 0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東晉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隋氏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

  • 電子書: NT$ 154

    默照就像一面鏡子,形影自由自在地在面前出現,它卻保持完全靜止。任何方法都能把心安住在當下一刻,但運用默照甚至連當下一刻都能放下。——聖嚴法師

  • 電子書: NT$ 0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註解

  • 電子書: NT$ 0

    首楞嚴經懸鏡序 原夫首楞嚴經者,乃諸佛之秘藏、修行之妙門、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而其所談直指一味清淨如來藏真心為體。蓋此心體本自靈明廓徹,廣大虛寂,平等如如,絕諸名相,聖凡一際,生佛同等;然迷之則生死無端,悟之則輪迴頓息。是以吾佛證此,愍物迷之,故假大權發啟斯教,大開修證之門,曲示歸家之路。...

  • 電子書: NT$ 0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

  • 電子書: NT$ 0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尊者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尊者善實、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劫賓那、尊者大住、尊...

  • 電子書: NT$ 190

    (書名)一卷,無著菩薩造,世親菩薩釋,唐義淨譯。明以六門習修禪定,而得世出世之果。六門者:一求脫之願心,二積集勝行之資糧,三使心善住於一處,四資師圓滿,五所緣 圓滿,六作意圓滿。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 無著菩薩本 世親菩薩釋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明修定者,...

  • 電子書: NT$ 190

    四念處(四卷) 隋天台山修禪寺智者大師說   先明一切諸法,皆不可思議,不可宣說。次明四悉檀因緣故,亦可得說,乃約生生等四句,各明四門,四念處,三十七品,因行果位,差別不同。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 電子書: NT$ 195

    當代最偉大的佛教哲學權威 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 簡潔、清楚、全面性講授禪法心要,認識「禪」的第一本書

  • 電子書: NT$ 0

    心願為修行之先容 不肖、愚下凡夫僧 實賢,泣血稽顙,哀告現前大眾,及當世淨信男女等,惟願慈悲,少加聽察。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

  • 電子書: NT$ 273

    ★次第架構完整的淨土實修讀本 ★從「有相念佛」悟入「無相念佛」,完成自心淨土、佛國淨土、人間淨土。

  • 電子書: NT$ 190

    《妙法蓮華經擊節》 明海印沙門釋德清述 原夫世尊唯以此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開示一切眾生各各本有佛之知見,令其悟入,即得現前實證唯此一事,更無餘事。 悟此知見,即登佛地,故名一乘。 既如來出世唯為此一大事,故所說之法唯有一乘,更無餘乘。 而一代時教其所顯者,唯一乘理行因果而已。 由...

  • 電子書: NT$ 0

    前言 《六祖壇經》為六祖大師三十七年所說法要的總結,言簡義豐,電台廣播受時間限制未能細說,只做簡介。此次播講著重於經意的發明,為了節省時間,經中名相術語及人名地處不能詳述指明。各地佛經流通處皆有此經註解本,可自參考。我們播講此經目的,是希望社會大眾對佛教有個正確的認識。而佛門四眾同修,由於六祖...

  • 電子書: NT$ 290

    《法華經安樂行義》 陳南嶽思大禪師說 《法華經》者,大乘頓覺,無師自悟,疾成佛道,一切世間難信法門。 凡是一切新學菩薩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學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合掌禮拜,如敬世尊。 亦觀一切眾生皆如大菩薩、善知識想,勇猛精進。 ...

  • 電子書: NT$ 224

    本書是聖嚴法師在紐約東初禪寺,與西方禪修者的對話集,共收錄三十八篇問答,每篇都緊扣現代人關心而且與佛法相關的議題。對話中,不論是叩疑或詰難,我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聖嚴法師的真情與幽默,以及以佛法為本懷的智慧與慈悲。

  • 電子書: NT$ 0

    探討華嚴淨土思想的特色、《華嚴經》中之念佛法門等內容。

  • 電子書: NT$ 0

    太虛大師講述 ──二十四年七月在嘉興楞嚴寺講── 『楞嚴』是經名,今由楞嚴寺發起講經,故講楞嚴大意。本人初出家時,讀誦楞嚴經,頗有啟發。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

  • 電子書: NT$ 0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您的轉發,可能從此救了無數處於苦痛的人,使社會更祥和安定。 能渡一位是一位 能救一位算一位 感恩您的分享。阿彌陀佛。

  • 電子書: NT$ 0

    靜老已於公元二0一0年,七月十二日,上午五點十五分圓寂,享年九十又八歲。 靜老要回西方時開示:「依照這一本書的法意去落實,心不要忘記佛,亦持名念南無阿彌陀佛,自然可相應諸佛菩薩,及我在暗中加持的力量。」 末學李明雪 謹記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再版資訊)靜老說的話(二○二一年總整理,佛...

  • 詳細資訊

    簡介
    我們利用出版本書《念佛心要》的機會,從宋、元、明、清等四代漢傳佛教的經藏裡,挑選出對《念佛圓通章》最具代表性的註疏,加以編譯與整理。而我們將《念佛心要》主要分成兩大部份:歷代專釋,以及歷代通釋。專釋指的是專門只針對《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進行註疏,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有:明代正相法師的《大勢至圓通章科解》、清代續法法師的《楞嚴經勢至圓通章疏鈔》與行策法師的《首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解》。至於通釋,指的則是於各家的《大佛頂首楞嚴經》註疏裡,只節錄出其中卷第五對《念佛圓通章》的闡釋,因為並非只針對《念佛圓通章》,所以我們將它們都歸類為通釋。以上的安排,都是務求讓讀者們能夠透過如此的時序推演,以及對各家所說的融會,從而能夠得出本身的「念佛心要」。

    譯者簡介
    林中華,1974年生,廣東香港人。自幼對生死來去、生命價值多所思索,及至成人,於重症醫療領域工作後,更對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有深刻體會。有幸於2015年接觸法鼓山,被聖嚴師父因為「佛法是這麼的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從而發願弘法利生的大悲願深深打動,學佛初心也因此開始萌芽,遂起精進心,從此自我鞭策,在佛法的聞、思、修中努力不懈。在2018年於法鼓山皈依三寶,得法名演明。自號寂浪,乃取寂靜境風所起之七浪無明,以喻來自勉。編譯著作有《般若心要:憨山大師對般若經典之決疑與直說》、《圓滿覺悟:憨山大師之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你真的讀懂老子道德經:憨山大師之老子道德經解》、《亂世好修莊子禪:憨山大師之莊子內篇注》、《跟著大師學易經:智旭大師之周易禪解》、《跟著大師學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明代高僧白話集解》、《蕅益大師教淨土法門》、《佛陀本懷:蕅益大師之佛遺教三經註解》等。

    內容
    導讀—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2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全文 4
    歷代專釋 5
    明代註解 5
    《大勢至圓通章科解》 明 正相解 5
    清代集解 15
    《首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解》 清 行策撰 15
    《楞嚴經勢至圓通章疏鈔》 清 續法集 22
    歷代通釋 81
    宋代集註 81
    《首楞嚴義疏注經》 宋 子璿集 81
    《楞嚴經集註》 宋 思坦集註 83
    《楞嚴經熏聞記》 宋 仁岳述 87
    《楞嚴經要解》 宋 戒環解 89
    《楞嚴經箋》 宋 惟慤科 可度箋 90
    《楞嚴經合論》 宋 德洪造論 正受會合 92
    《首楞嚴經義海》 唐 懷迪證釋 宋 咸輝排經入注 92
    元代註解 96
    《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解》 元 惟則會解 96
    明代集註 98
    《楞嚴經正脉疏》 明 真鑑述 98
    《楞嚴經通議》 明 德清述 107
    《楞嚴經圓通疏》 明 傳燈疏 108
    《楞嚴經秘錄》 明 一松說 靈述記 124
    《楞嚴經文句》 明 智旭撰述 道昉參訂 128
    《楞嚴經如說》 明 鍾惺撰 138
    《楞嚴經疏解蒙鈔》 明 錢謙益鈔 141
    《楞嚴經證疏廣解》 明 凌弘憲點釋 154
    《楞嚴經直指》 明 圅昰疏 156
    《楞嚴經述旨》 明 陸西星述 158
    《楞嚴經直解》 明 廣莫直解 159
    《楞嚴經講錄》 明 乘旹講錄 161
    《楞嚴經纂註》 明 真界纂註 164
    《楞嚴經精解評林》 明 焦竑纂 165
    《楞嚴經略疏》 明 元賢述 168
    《楞嚴經宗通》 明 曾鳳儀宗通 169
    《楞嚴經四依解》 明 釋觀衡述 174
    清代集註 178
    《楞嚴經寶鏡疏》 清 溥畹述 178
    《楞嚴經正見》 清 濟時述 182
    原文附錄 184
    歷代專釋 184
    《大勢至圓通章科解》 明 正相解 184
    《首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解》 清 行策撰 189
    《楞嚴經勢至圓通章疏鈔》 清 續法集 191
    歷代通釋 205
    《首楞嚴義疏注經》 宋 子璿集 205
    《楞嚴經集註》 宋 思坦集註 206
    《楞嚴經熏聞記》 宋 仁岳述 207
    《楞嚴經要解》 宋 戒環解 207
    《楞嚴經箋》 宋 惟慤科 可度箋 208
    《楞嚴經合論》 宋 德洪造論 正受會合 209
    《首楞嚴經義海》 唐 懷迪證釋 宋 咸輝排經入注 209
    《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解》 元 惟則會解 210
    《楞嚴經正脉疏》 明 真鑑述 211
    《楞嚴經通議》 明 德清述 214
    《楞嚴經圓通疏》 明 傳燈疏 214
    《楞嚴經秘錄》 明 一松說 靈述記 218
    《楞嚴經文句》 明 智旭撰述 道昉參訂 219
    《楞嚴經如說》 明 鍾惺撰 221
    《楞嚴經疏解蒙鈔》 明 錢謙益鈔 222
    《楞嚴經證疏廣解》 明 凌弘憲點釋 225
    《楞嚴經直指》 明 圅昰疏 226
    《楞嚴經述旨》 明 陸西星述 226
    《楞嚴經直解》 明 廣莫直解 227
    《楞嚴經講錄》 明 乘旹講錄 227
    《楞嚴經纂註》 明 真界纂註 228
    《楞嚴經精解評林》 明 焦竑纂 229
    《楞嚴經略疏》 明 元賢述 229
    《楞嚴經宗通》 明 曾鳳儀宗通 230
    《楞嚴經四依解》 明 釋觀衡述 231
    《楞嚴經寶鏡疏》 清 溥畹述 232
    《楞嚴經正見》 清 濟時述 233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