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
圖文滿載的臺灣史推廣雜誌《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創刊於 2009 年,是全國第一本大眾向臺灣歷史圖文雜誌,每期主題結合最前沿的臺灣史學術成果及當代社會關懷,以另類觀點、趣味的敘事,重新呈現歷史素材。除獲得歷史愛好者、教師社群及愛書人之好評外,亦曾榮獲第 43 及第 45 屆金鼎獎肯定,也成為許多人認識臺史博的契機。
《Watch Taiwan觀・臺灣》每期挑選獨特的議題與生活化的角度,整合館藏 14 萬件古地圖、檔案、老照片及藏品研究成果,運用活潑的視覺設計、銜接失落的歷史環節,以嚴謹考證後繪製的視覺圖像、插圖、古寫真上色等手法,重現歷史的質地。
比推理小說還精采的重大犯罪!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創館以來最離奇的竊案! 華萊士可能作夢都想不到, 他費盡心力在南美洲紀錄鳥類、於馬來群島帶回世界第一隻天堂鳥標本, 會有個狂人在一百六十年後,為了偷羽毛, 只是要重現與華萊士同時代的古典運動:毛鉤綁製。 什麼叫毛鉤綁製? 十八世紀,...
天然獨世代 × 信仰社會主義的左派阿公 × 政治冷感又政治敏感的媽媽 思考白色恐怖的家族痕跡 迢迢迂迴路,終點仍是回家 本書為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再修的孫女范容瑛,對阿公的「左派生涯」所做的紀錄,以及自己在面對家族史及世代衝突時,如何思考及重新理解世代間的生命際遇。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嚴重分裂的族群,如何打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共同故事? 釐清族群撕裂、長久歧異的臺灣問題根源 尋求肇因於「雙螺旋政治時差」的結構性異化解方
他的傳奇前半生, 足以拍成NHK晨間劇! ●首位臺裔直木賞作家●邱永漢親筆自傳●百年誕辰全新譯本 見證臺灣的動盪與希望,書寫青春的革命與夢想, 從落魄流亡者到賺錢之神的傳奇人生。
《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 圖文滿載的臺灣史推廣雜誌《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創刊於 2009 年,是全國第一本大眾向臺灣歷史圖文雜誌,每期主題結合最前沿的臺灣史學術成果及當代社會關懷,以另類觀點、趣味的敘事,重新呈現歷史素材。除獲得歷史愛好者、教師社群及愛書人之...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融合植物分類學、民俗植物學、歷史學與社會學 以標本重新發現臺灣第一代植物學家的故事 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與人類學博物館裡面,有超過六千件植物標本,以及十五件來自密克羅尼西亞與蘭嶼的藏品(包含一件草裙),都跟細川隆英這個人有關。 任教於臺大生態演化所、同時身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的胡哲明,十年...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本書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日籍學者紛紛來臺,是近代臺灣各種科學研究的起始。本書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地質學講座教授早坂一郎(1891-1977)為核心,向前回溯西方人如何因交通、貿易、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來到島嶼;向後探究臺灣學者接續科學研究至今的努力,引領讀者認識近代地質知識體系進入臺灣的歷程,並透過...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理想的生活,從來不是容易的。 那時候,世界很新,很多事物沒有名字, 他們相約咖啡店聊天聚會,逛書店,到公園散步, 身陷理想和現實之間,糾結矛盾,進進退退, 為未來世世代代的文青, 預言百年難違的命運…
本期《觀.臺灣》談論「離島」如何成為一種地理、歷史因素所造就的邊緣狀態?與此同時,邊陲又如何轉化自身、融合「離島化」的歷史事實及文化資源,有力地向「本島」臺灣發出自己的聲音?走進本期《觀.臺灣》,讓我們一起以離島作為理路,反思臺灣主體論述。
本書以大量一手史料深入剖析18-20世紀初俄羅斯征服和統治中亞草原的歷史進程,關注近代俄羅斯如何在該地區建立統治體制,以及草原游牧社會如何在俄國統治之下經歷現代轉型。借助自然地理的便利條件,俄國以修築要塞線和組織哥薩克軍團為主要手段逐漸控制草原地區的北部邊緣,並通過建立草原統治體制、吸納游牧部落首領...
臺灣在1860年開港通商後,遠渡而來的國外訪客以文字、攝影或博物學標本等方式留下紀錄;通史性質的西文臺灣歷史書寫,也在19世紀最末幾年開啟先河。本期《觀.臺灣》回溯臺史博累積的19世紀末海外史料研究成果,深入史料產生的當下脈絡,包含書寫者的旅行條件、旅行目的、個人特質、知識及人脈網絡、書寫風格與價值...
《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 圖文滿載的臺灣史推廣雜誌《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創刊於 2009 年,是全國第一本大眾向臺灣歷史圖文雜誌,每期主題結合最前沿的臺灣史學術成果及當代社會關懷,以另類觀點、趣味的敘事,重新呈現歷史素材。除獲得歷史愛好者、教師社群及愛書人之...
【64期封面故事】
一起尋找家
古老的歌謠唱著,族人思念的遠方是家
耆老的記憶說著,祖先跋涉離家的心情
第一次邁開步伐,背對著家前行
在外地尋找能落腳的居所
第二次展開腳程,摸索著路回家
隨祖先的指引,找回族人安心的所在
在這些尋找家的故事裡
我們都能看見一個人認識自我
找回自我
訴說自我故事的開始
讓我們跟著他們的腳步啓程
一起尋找家!
vol 64
目次 CONTENTS
【前導專欄】
04 一頁時代|漫談日本時代——諷刺的藝術◆鳳氣至純平
【封面故事】
10 家的足跡|隱藏在部落地圖的鑰匙◆錢乃瑜
18 移動的家|尋找族群移動的軌跡◆編輯部
22 家的指引|西拉雅族人──跨越時空對舊社的呼喚◆呂怡屏
27 回家之路|我是誰──找回Sapediq射不力消失的路◆Kayi Putaitai 曹毓嫻
32 回憶的家|百年石板屋物語◆Nagal Kalidoai 納凱兒.卡里多愛
38 重聚的家|小古華的第二個家——排灣族人都市縮影◆Ljumasang Ruviljivilje 田廣櫻
44 記錄的家|Action!鏡頭下的部落之心◆Sasuyu Ubalat 撒舒優.渥巴拉特(曾連豪)
【生活史】
52 本季片單|安放迷惘心靈之所在──家◆翁稷安
56 女人本事|「莊姐沒來,火車都不開了。」——播音員莊毓英 ◆萬蓓琪
【臺史博大小事】
60 大展微觀|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陳涵郁
64 對話錄|康豹✕謝國興:我的三十年蹲點心得──臺灣民間信仰田野筆記◆編輯部
68 數位置頂|以NFT典藏飲食文化記憶的實驗計畫:「島嶼未來料理教室——NFT設計工作坊」◆劉怡君
72 物中風景|真容再現!〈岸裡社總通事潘敦(敦.后那)官服畫像〉入藏◆廖伯豪
76 典藏物語|原民館✕臺史博——藏品保存維護工作坊◆陳廷語
▲各期《觀・臺灣》內容可參考臺史博官網 https://www.nmth.gov.tw/publicationlist?uid=175
第43屆金鼎獎 政府出版品類 數位出版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